关灯 字号:小

第1814章 检验药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宁宸听完后只是笑了笑,不是他们来晚了,是长岛县本来就没多少资源。
    “你们都过来。”
    众人都围了过来。
    宁宸指着地图道:“昭和一宫五畿七道十二府,长岛县归属东山道,除了长岛县,东山道的管辖下还有七个县,我们现在在东山道的最末尾。
    我们在长岛县休整几天,明天袁龙和雷安率领宁安军,两万海军,去把隔壁这两个县荡平。”
    袁龙和雷安俯身领命,“末将得令!”
    宁宸敲击地图,继续说道:“荡平这两个县,然后顺着东山道一......
    赵晟启程那日,天未亮。城门外已有数百人候着,有举灯的学子,有捧土产的老农,还有几位坐着轮椅、由家人推来的前朝遗臣。他们不为跪迎,只为目送。一名盲眼老者颤声高呼:“陛下此去,请代我等看看黄河水清不清!”人群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低沉却坚定的回应:“看黄河水清不清??”
    赵晟立于马车之上,青衣布帽,无仪仗,无鼓乐,只背一柄旧剑,是当年林修远所赠。他拱手环顾,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诸位放心,若黄河浊浪依旧,我便不归。”话落,车轮启动,碾过薄霜铺就的官道,向东南而去。
    随行三百学生皆经明理书院遴选,男女各半,出身各异。有江南织户之女沈知意,曾因父兄被影旨令牵连入狱,自学律法,现为“清言社”主笔;有北地戍卒之后李承武,粗通文墨却志在民生,常于街头张贴《赋税辩》;还有一位年仅十四的岭南少年岑九,自幼流浪市井,识字不过三年,但目光如炬,善察人心。他们每人背负一只竹箧,内装纸笔、干粮与一本《民生录》范本??那是赵晟亲撰的体例,要求记录各地风物、民怨、吏治得失,不得粉饰,不得遗漏。
    首站至扬州。这座昔日繁华之城,在新政推行后重开漕运,商船络绎,街市喧腾。然赵晟一行夜宿城郊时,却见数十户人家挤居破庙,孩童面黄肌瘦。问之,方知本地虽通航利商,但豪族勾结仓吏,抬高米价,小民买不起粮,只得逃荒求生。
    次日清晨,赵晟未惊动地方官,只带五名学生微服入市。行至米行一条街,只见招牌高悬“官定平价”,实则每斗标价高出三成,且限定每人限购两升。一老妇欲多买些许,竟遭伙计推搡倒地。赵晟上前扶起,不动声色掏出一枚银角付账,对方收钱后冷笑:“你倒是大方,可知道这米是从哪里来的?”
    “不是官仓拨放?”
    “哼,官仓?去年秋赋八成进了沈家私库,剩下的才轮到我们这些小门小户分口汤喝。”
    回驿馆后,赵晟召来扬州刺史。此人原为贤议院议员,以清廉著称,闻言大惊,立誓彻查。三日后,确凿证据浮现:原任仓曹参军竟系沈氏旁支,多年虚报损耗,暗中转售官粮牟利,所得银两部分流入议会某些议员私囊。
    此事震动全国。监察院迅速介入,冻结涉案账户,罢免七名官员,其中包括两名民议院成员。赵清漪亲赴扬州主持听证会,首次启用“公众质询”程序,允许百姓登台作证。一位卖菜妇人当庭哭诉:“我家男人饿死前还在念叨‘朝廷有新政’,可我们连饭都吃不上,新在哪?”全场肃然。
    最终判决下达:主犯流放南海群岛,终身不得返陆;同谋依罪量刑;扬州刺史虽不知情,但监管失职,降三级调任西北边镇。同时,政务公开署发布新规:今后所有官仓出入明细须每月公示于市集,并设举报专线,凡查实贪腐者,奖赏赃款一成。
    消息传开,民间议论纷纷。有人赞曰:“天子巡游一趟,胜过十年奏章。”亦有旧士族私下讥讽:“堂堂帝王,竟为几斗米奔波,岂非失尊?”然而更多百姓开始相信,《议事规则》不是摆设,监察院不是虚名,民议院真能换人。
    队伍继续南下,进入江西境内。此处山多地瘠,百姓多靠伐木、烧炭为生。然近年来官府以“护林令”为由,严禁私砍,违者重罚,却不提供替代生计。许多家庭断了收入,青年被迫投匪,山中盗患渐起。
    赵晟抵达庐陵县当晚,便遇村民请愿。带头人是个独臂汉子,名叫吴铁根,原为军中火头兵,退伍返乡后组织乡民编竹器售卖,却被县令以“未经许可聚众营生”为由查封作坊,罚银十两。他无力缴纳,妻病无药,终致身亡。
    “我不是造反!”他在寒风中跪地叩首,“我只是想让我娃有鞋穿!”
    赵晟扶他起身,命随行学生连夜整理材料。翌日召集地方三老、县衙属官及十名乡民代表议事。会上,他未斥责县令,反而问道:“你说执法严明,可曾派人教他们种桑养蚕?可曾建厂收购山货?可曾修路通商?”
    县令语塞。
    “法若不能容情,便是刀。”赵晟缓缓道,“护林没错,但若只禁不禁导,等于逼人饿死。从今日起,本王下令:各县须在三个月内设立‘民生工坊’,由财政拨款支持,优先雇佣禁伐区农户,生产纸张、藤具、草席等物,统一由官市收购转运。若有拖延,按渎职论处。”
    命令下达,反响剧烈。短短半月,江西十三县申报工坊四十七处,吸引流民归乡逾万人。更有商人闻风而动,在赣州设染布厂,雇用百余名妇女,月付工钱合理,还附设蒙学堂供子女就读。
    这一幕被岑九写入《民生录?江西卷》,题为《一根竹篾如何托起一个家》。文中记述一位寡母靠编织篮筐还清债务,供儿子考入明理书院分校。文章后来刊于《京报》,赵晟读罢落泪,批曰:“治国不在宏论,而在细事。”
    春尽夏来,巡查转入湖广。此地素称鱼米之乡,然近年水利失修,江堤年久溃烂,每逢雨季必涝。去年一场洪水冲毁三县,死者数千,朝廷虽拨款赈灾,但款项层层克扣,真正落到灾民手中的不足三成。
    赵晟抵荆门时,正值梅雨连绵。江水暴涨,沿岸百姓抢筑沙袋,神色惶恐。他亲自踏勘堤防,发现所谓“修缮工程”不过是表面糊泥,内里空虚,钢筋锈蚀,根本不堪一击。更令人发指的是,负责督工的工部郎中竟是李德全外甥,借裙带关系上位,从未亲临现场,只收银子签字。
    愤怒之下,赵晟当机立断:暂停该郎中一切职务,移交监察院调查;同时下令打开荆州府库,动用应急储备金十万两,招募五千民夫紧急加固堤坝,并承诺“完工即付现银,不分户籍”。他还宣布,此后重大工程必须实行“双监制”??一为官派监理,一为民选监督员,每日施工进度与用料清单须张榜公示。
    七日之内,新堤初成。暴雨倾盆而下,浊浪拍岸,然大堤巍然不动。百姓奔走相告,称其为“救命坝”。一位老渔夫跪在泥水中磕头:“老天不开眼,可您来了。”
    此时,京城传来急讯:北方突厥遣使入贡,请求重启互市,并愿归还早年掳掠的边境百姓八十口,条件是大胤开放雁门关以西三处榷场,允许其商队深入内地贸易。朝中争议再起。保守派坚称“胡虏无信”,反对通商;改革派则认为此举可化干戈为财货,促进边疆安定。
    赵晟思虑良久,在岳州船上召集群生议事。学生们分成两派激烈辩论。沈知意主张谨慎开放,提出“限货类、控人数、设关卡、留质子”四项原则;李承武则力主全面通商,认为封锁只会激起敌意,唯有交流才能消弭仇恨。
    赵晟听完,笑道:“你们争得热闹,可知我在想什么?”
    众人摇头。
    “我想的是裴景山临终那句话??‘权力不在诏令,不在刀兵,而在人心所向。’”他望向窗外烟雨迷蒙的洞庭,“如果我们永远把外族当贼防,那他们迟早真变成贼。但如果给他们一条正当谋生之路,谁愿意冒死劫掠?”
    最终决策形成奏章:同意开设榷场,但严格管理,施行“红黄绿牌制”??守约者持绿牌,享免税优待;违规一次降黄牌,加征关税;两次以上取消资格,驱逐出境。同时派遣青年外交官团赴突厥回访,携带医书、农具、丝绸作为礼物,附函写道:“愿两国百姓,共享晴日,共耕沃土。”
    此策既出,四方称奇。连北狄可汗也遣使表示愿参照此例调整边境政策。草原上传唱新歌谣:“汉家天子不闭门,驼铃声里见新人。”
    盛夏将至,巡查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岭南。这里曾是影旨令最猖獗之地,无数忠良含冤而死。如今虽已昭雪,但创伤犹存。许多村落仍无学堂,儿童整日赤脚奔跑,不知读书为何物。
    赵晟走访一所村塾,屋舍低矮,仅有两位女先生授课,教材还是十年前的旧本。孩子们围坐一圈,齐声朗读《千字文》,发音不准却极为认真。课毕,一名小女孩怯生生递上一幅画:歪歪扭扭的城墙下,站着几个小人,手中举着写着“不要说谎”的牌子。
    “这是什么意思?”赵晟轻声问。
    孩子答:“妈妈说,以前大人总骗我们,说那些被打死的人是坏蛋。现在我们知道不是。我们要记住真相。”
    那一刻,赵晟久久不能言语。他转身对随行官员道:“明年此时,我要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一百所新学堂建成,每所至少配备两名教师、一套完整课本、一口饮水井和一间医疗室。经费不足,我从内帑补。”
    回程路上,三百学生提交了总计六十八万字的《民生录》初稿。赵晟日夜批阅,删改润色,最终汇编成十二册,命名为《天下足音》。书中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泥土的气息、泪水的咸涩、希望的微光。他在序言中写道:
    >“余巡行万里,非为彰显威仪,实为倾听无声。真正的江山不在宫阙之间,而在田埂之上,在灶台旁边,在孩童翻开书页的那一瞬间。制度或许缓慢,但只要脚步不停,终能抵达光明。”
    冬月初一,车队返回京城。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寂静街巷,而是夹道欢呼。百姓自发悬挂红绸,张贴“民有所呼,朝有所应”八字横幅。明理书院全体师生列队迎于城门,手持蜡烛,组成“光明之路”四字图案。
    当晚,赵晟并未入住乾清宫,而是前往西山别院,拜祭林修远等人衣冠冢。雪落无声,他独自伫立碑前,良久,取出一封信,置于香炉中点燃。那是他在旅途中写给亡友们的长信,内容无人知晓,唯见火焰映照着他眼角的湿润。
    三日后,他在民议院发表年度巡游报告。全场寂静,无人走动,无人私语。当他说到“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儿子终于能在学堂里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时,多位议员悄然拭泪。
    演讲结束,全场起立鼓掌,持续一刻钟不止。赵清漪走上前,递给他一杯茶,低声说:“你做到了。他们没白死。”
    赵晟摇头:“是我们还没辜负他们。”
    新年将至,万象更新。明理书院新增“民意巡查科”,每年选拔百名学生随政要出行,撰写独立报告;监察院推出“阳光账本”计划,六部开支实时上网可查;就连宗室子弟也开始学习宪政课程,有亲王公开表态:“若无功于国,宁可布衣终老。”
    而在东海孤岛,渔民偶然发现一块漂流木板,上面刻着几个模糊字迹:“愿后世……清明……”
    春风再度吹过明理书院的檐角,铜铃轻响,一如七年前。只是这一次,廊下不再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数十名少年正围坐诵读《权利宣言》,声音清越,穿透晨雾:
    >“凡人生而自由,其言论、思想、信仰之权,不可剥夺。国家之责,非驭民,乃护民。若有违此义,纵居庙堂之高,亦当受审于天下公论!”
    槐树新叶飘落,覆在翻开的书页上,仿佛时光终于开始温柔地前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阴影帝国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女神也没说这个不能吃啊?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弑神仙尊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一家三口穿年代,不做圣母不扶贫 舞姬:从一个魔法少女分身到魔神 狐狸绝无坏心思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被问罪当天,无上帝族杀来 怀了金龙崽后,假千金A爆全星际 霍格沃茨:这个黑魔王正得发邪 狗头人的巫师日志 神印王座:神雷临身,麒麟降世!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 重生后,太夫人她只想摆烂 千金被无情赶出豪门,转身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