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17章县长的醒悟(第1/2页)
县府大楼三层,县长办公室的空气凝滞而沉重。
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徐志国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急促而凌乱。
他从窗口走到办公桌,又从办公桌踱回窗口,第三圈了。
“王秘书!”他突然停住脚步,猛地转向门口,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杨副书记那边……有消息没有?”
秘书小王正端着新沏的茶进来,被这突然一问惊得手一抖,热水溅出来几滴,落在徐志国深色西裤的裤脚上。
“哎呀!对不起县长!”小王慌忙掏纸巾。
徐志国却像是没感觉到烫,摆摆手,目光死死盯着窗外——越过几棵梧桐树的树梢,就是县委大楼,那间办公室的主人,如今正握着白水县的命脉。
“没消息……”徐志国喃喃道,接过纸巾机械地擦着裤脚,指尖微微发抖,“没消息就是最坏的消息。”
他想起之前,城管局的丁万松被李毅飞叫去谈话时也是这般光景。
进去前还拍着胸脯跟同僚保证“没事,走个过场”,结果下午就被纪委的人带走了。
那会儿他还和杨江栋在小馆子里喝酒,说李毅飞“年轻气盛,三板斧抡完就得歇菜”,现在想来,这话简直像巴掌一样抽在自己脸上。
“县长,您先喝口茶。”小王小心地把茶杯放在桌上,压低声音,“楼下办公室的人都在传,说杨副书记这次怕是……”
“胡说八道!”徐志国猛地提高声音,又赶紧压低,“杨副书记是老同志,能有什么问题?
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话虽如此,他却没去碰那杯茶,转身又踱起步来。
杨江栋是他的老搭档,在县里经营多年,两人一唱一和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要是杨江栋倒了,他在常委会上连个帮腔的人都难找。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掏出来看,是县委办一个熟人发来的短信:「李书记办公室没人,刚看他上楼了,好像在等您。」
徐志国心里一沉。他根本没预约,李毅飞怎么会知道他要来?除非……杨江栋那边已经交代了什么?他不敢再想,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到门口又停住,对着镜子扯了扯领带,用力搓了把脸,挤出一个热情而谦卑的笑容,这才深吸一口气。
“去县委大楼。”他对小王说,脚步却有些沉重。
县委大楼,走廊铺着厚地毯,吸走了所有声音。
只有尽头那间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透出灯光,里面传来规律的“笃、笃”声,像是笔尖敲击桌面的声音。
徐志国站在门前,做了两次深呼吸,才抬手叩门:“毅飞书记,我是志国。”
“进。”里面的声音平淡。
徐志国推门而入。李毅飞坐在办公桌后低头看文件,指尖的中性笔有节奏地敲着红木桌面。
那一声声“笃笃”响,像是敲在徐志国心上。
徐志国带上门,脸上堆起笑容:“毅飞书记,您来白水这些天,我一直想来找您汇报工作。
看您天天不是谈话就是下乡,实在不忍打扰。今天估摸着您可能有点空,就过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快步走到办公桌前,眼神飞快地扫过李毅飞。
这位年轻的书记不过才26岁的年纪。可那双眼睛偶尔抬起,目光锐利,让徐志国心里发虚。
李毅飞没抬头,笔尖的敲击慢了片刻:“志国县长有心了,坐。”
徐志国赶紧拉过椅子,只坐半个屁股,腰杆挺得笔直。
原本准备好的腹稿,从经济增长说到项目引进,此刻在这沉默的压力下,全都忘了,只能干笑着搓手:“您为县里操心,千万保重身体。
办公室要缺什么或者生活上有什么不便,您直接跟我说,我马上办。”
“这些都好说。”李毅飞终于抬头,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今天你既然来了,那么就谈谈县里的环境治理问题。”
来了!徐志国心里咯噔一下。上次环保督察,县里几家化工厂因排污被亮黄牌,当时杨江栋还说“先应付过去,风头一过就没事”。
现在李毅飞旧事重提,分明是敲打他。他立刻坐直身子,表情严肃:“环境治理是大事!县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让环保局排查了相关企业,下了整改通知。
只是……有些企业顾虑大,说整改成本高,怕影响生产……”
他熟练地把责任推给“企业”,却见李毅飞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推过来。
“这是环保局昨天报上来的方案,你看看。”
徐志国双手接过,翻了几页就额头冒汗。
报告详细列出了每家企业的污染源、超标数据、整改方案和预估投入,连能申请多少补贴、如何对接银行贷款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比他掌握的还详细。
更让他难堪的是,后面附了一页表格,列出近半年县里收到的污染投诉,足足十七件,每条后面都写着“已转办,未反馈”。
“这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之前了解吗?”李毅飞的声音依然平淡,却带着重量。
徐志国手指捏着纸张,指节发白。他当然知道,不少还是他批示“请环保局酌情处理”的,但当时杨江栋说“老百姓不懂,别听风就是雨”,他就没再跟进。
此刻被当面点出,尴尬又狼狈。“这…确实是我工作不够深入!”他立刻认错,“我回去就亲自督办!
让环保局限期核查反馈,确保每个诉求都落实!整改方案也加快推进!”
李毅飞看着他,心下了然。这老狐狸,见风使舵倒快。
李毅飞面上不显,手指点了点文件上的补贴政策:“上级对我们白水的环境问题很关注,批评之余也给了政策。
只要企业真心整改,最高能申请三成补贴。剩下的,县里可以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徐志国眼睛一亮!他之前最头疼的就是整改资金,怕影响县里财政和GDP,没想到李毅飞已经铺好了路。
他赶紧拿笔在文件上标记:“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回去就召集环保局、企业和银行开会,成立专班,倒排工期,保证月内让所有企业动起来!”
“光动起来不够。”李毅飞向后靠近椅背,“整改的核心是让企业焕发新生,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环境效益。
如果敷衍了事,不如直接关停,腾出空间给更绿色的产业。”
徐志国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我们一定高标准严要求!绝不容许敷衍!”他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李毅飞不是要追究责任,而是指明方向。
李毅飞看他放松下来,话锋一转:“环境问题要治本,还得靠发展。
志国县长,白水是农业县,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挖掘农业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7章县长的醒悟(第2/2页)
徐志国没料到话题转到农业,怔了下,随即笑道:“我有些想法正好向您汇报。我们县粮食产量稳定,我想招几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提升附加值,带动就业。
另外兴盛镇有些老建筑,我想包装成古镇旅游项目,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开发方……”
他说得自得,觉得这思路稳妥又能出政绩,却见李毅飞微微摇头。
“引进大企业没错,但不能只盯大块头。你知道我们县杂粮年产量多少吗?
小米、绿豆、红小豆,都是无公害的。但现在农户散卖,被二道贩子低价收走,好东西卖不出价。
如果能引进几家中小型杂粮加工企业,开发成高端产品,打造‘白水杂粮’品牌,价格能翻几番,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这比招一个大工厂更实在。”
徐志国笔停在半空,一时语塞。他从没想过这方向。过去总觉得大投资大项目才叫政绩,却忽视了本地特色。
“还有兴盛镇的旅游,”李毅飞继续道,“单靠老房子吸引力有限,游客拍拍照就走。
我们县的苹果基地大部分在兴盛镇吧?可以把苹果种植和古村旅游结合,搞‘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线路,让游客参与农事,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走时带点杂粮产品。
这样才能留住游客,把消费留在白水。”
徐志国听得点头,赶紧记录。他原先对李毅飞的轻视没了,只剩佩服。这年轻书记的眼光确实更接地气。
“还有个基础问题,”李毅飞语气转沉,“全县的灌溉设施,现在能正常用的有多少?效率如何?”
徐志国一愣,想了想:“大部分应该还能用吧?去年还拨钱修了几个镇的泵站和水渠。”
李毅飞又递过一份文件:“这是我让农业局做的统计。全县十二座泵站,八座瘫痪或半瘫痪,剩下的四座出水量不到一半。
去年修的那几处,只是表面工程,管子换一小段,闸阀刷层漆,核心机组根本没动。今年春灌一试水,又坏了,老百姓骂得很。”
徐志国脸涨得通红。去年那笔钱是他批的,当时杨江栋说“意思到了就行,别太较真”,他就没严格督办。没想到底下人如此欺上瞒下。
“这…太荒唐!是我的失职!”他猛地站起,“我回去就让农业局、水利局全面排查!所有问题泵站水渠限期修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李毅飞摆手让他坐下:“认识到问题就好,关键是如何解决。
灌溉是农业的命脉,命脉不通,农民怎么安心生产?怎么相信政府?”他语气缓和些,“我已经让农业局联系了省农科院专家,下周就来帮我们做全面诊断,制定修复升级方案。
这方面也能申请省级资金。到时候,咱们一起去乡镇看看,听听农民的想法。”
徐志国听着,心里既愧疚又折服。
李毅飞不仅点出他的问题,连解决方案、专家资源、资金渠道都安排好了,没一句斥责,却比任何批评都有力,既给他留了面子,又推动了工作。
他望着李毅飞,之前的戒备、猜疑都没了,只剩信服。
“毅飞书记,您这真是帮了大忙!”他由衷地说,“您放心!
下周我一定全程陪同专家团,现场办公,把灌溉这件事办好!以后县里工作,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李毅飞笑了:“志国县长言重了。咱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人,目标都是为了白水发展,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齐心协力就好。”
徐志国重重点头,心里豁然开朗。他之前总担心权力格局,怕被架空,现在才明白,只有把工作干好,赢得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接下来一个多小时,两人就白水的农业、环境、招商、民生深入交流。
窗外日头西斜,橙红的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将两人身影拉长。
徐志国离开时,天已黄昏。坐进车里,看着窗外路灯亮起,心中久违地充满干劲。
小王见他眉头舒展,试探问:“县长,和李书记谈得顺利?”
“何止顺利!”徐志国振奋道,“李书记年轻有为,思路清,办法实!白水有盼头了!”
小王笑说:“是啊,大家都感觉李书记一来,风气新了。
以前拖沓推诿的少了,今天下午环保局副局长还主动找我,说要重新上报整改时间表。”
徐志国点头,心中笃定。他知道接下来工作不会轻松,可能触动更多利益,但只要和李毅飞同心,就有信心啃硬骨头。
回办公室后,徐志国没下班,打开灯仔细翻阅李毅飞给的文件,不时勾画记录。
第二天一早,徐志国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传达李毅飞关于农业和环境治理的思路方案。
起初有人嘀咕“杂粮加工太小,没政绩”、“灌溉翻新资金缺口大”,但徐志国把李毅飞的分析、政策、资源对接说明后,杂音没了,大家都表态坚决执行。
散会后,徐志国亲自带环保局长去污染企业。
老板起初还摆困难、讲条件,暗示“大不了停产”。
徐志国这次底气足,毫不退让,亮明补贴政策、贷款渠道和执法底线,态度坚决:“整改是唯一出路,县里支持真心整改的企业,但绝不容忍敷衍塞责!”老板们面面相觑,最终软化,承诺立即请专业机构制定方案,确保达标。
接下来几天,徐志国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去农业局督促灌溉修复,一会儿去兴盛镇考察旅游项目,一会儿去杂粮种植户家了解情况。
虽然累,但充实,脸上笑容多了。
一周后,省农科院专家来了。徐志国陪李毅飞下乡镇,考察灌溉设施,听农民意见。
专家制定详细方案,分享新技术。农民看着徐志国和李毅飞,脸上笑容洋溢:“这两位领导是真心为咱们办事的。”
看着农民笑容,徐志国心里暖洋洋的。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但他有信心和李毅飞一起,让白水越来越好。
这天晚上,徐志国又去李毅飞办公室。两人喝茶聊工作。
“毅飞书记,杂粮加工企业有三家有意向了,下周就来考察。”徐志国笑道,“兴盛镇旅游项目也和几家旅游公司谈了,他们对‘苹果采摘+古村体验’很感兴趣,想尽快签约。”
李毅飞点头微笑:“很好。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做扎实,不急功近利。”
“您说得对。”徐志国赞同,“之前我太浮躁,总想出头彩,以后一定改。”
李毅飞拍拍他肩:“能认识到就好。咱们都是为了县里发展,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徐志国点头,心里充满感激。遇到李毅飞这样的搭档,是他的幸运,也是白水百姓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