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83章 凭什么她敢我不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果然青春还是不能少了运动啊。
    那运动后红扑扑的俏脸,浸染细嫩肌肤的薄汗,像是浸了阳光的糖,甜得鲜活。
    运动后的少女们,哪处不是动人的?
    这场文理科第一名之间激烈的羽毛球战争,伴随着体...
    小禾的声音在耳机里断断续续,像一根被风吹得将要断裂的细线。陈拾安握紧了鼠标,指节发白,却依旧用最平稳的语调回应:“小禾,你能听见广播操音乐,说明你离学校不远。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你每听到一次口令,就轻轻敲一下身边的墙,一下代表‘是’,两下代表‘不是’,可以吗?”
    “嗯……”
    “很好。刚才你说有狗叫,那狗是一只还是很多只?”
    “一只……它晚上会叫很久。”
    “那铁链是你身上的,还是狗的?”
    “是我的……脚踝上……”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老师说,只有练不好舞的人才需要锁住。”
    陈拾安的心猛地一沉。他迅速在系统后台标记红色警报,并启动跨平台联动机制。赵岩几乎在同一时间回复:
    >【声纹比对完成】疑似位于川南市郊某废弃小学改建的艺术培训中心,周边三公里内唯一一所曾设舞蹈特长班的民办机构??“星蕾艺坊”。
    >【历史数据匹配】该机构三年前因体罚学生被举报,但未立案;负责人张某,有家暴前科。
    >【定位推演】结合狗吠频率、广播操时段(早间七点整)、墙体回音密度,误差范围≤300米。
    陈拾安立刻将信息打包加密,转发给温知夏。不到十分钟,她回信:
    >已协调川南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特警队正在赶赴现场。救援行动代号“听风”,你这边保持通话不断,孩子的情绪稳定是第一优先级。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戴上耳机,声音依旧温和如初:“小禾,你做得太棒了。你知道吗?你现在说的话,不只是在救自己,也在帮其他和你关在一起的小朋友。我想请你再帮我听一听??教室外面有没有铃声?比如下课铃?”
    “有……昨天下午响过一次……”
    “那你记得铃声是清脆的,还是闷闷的?”
    “清脆的,像……像我们以前学校的那种。”
    “真聪明。”陈拾安轻笑了一下,“我小时候也怕铃声,总觉得它一响,就得去做我不喜欢的事。可后来我发现,铃声也可以是自由的信号??比如现在,它提醒我们,有人正朝着你跑来。”
    孩子终于抽泣着笑了。
    通话持续了整整四十七分钟,直到警方破门而入的画面通过无人机传回指挥中心。视频里,三个瘦小的身影蜷缩在地下室角落,手脚都有勒痕,墙上贴满“完美动作标准图”,地板上散落着断裂的舞鞋带。其中一个小女孩怀里还抱着一本皱巴巴的《白雪公主》,书页间夹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上母亲的笑容早已被泪水浸糊。
    陈拾安闭上眼,缓缓摘下耳机。
    办公室外,天色已暗。山村的除夕余温未散,远处仍有零星烟花升起,映得雪地忽明忽暗。他打开水杯喝了一口凉茶,舌尖苦涩蔓延。这时,手机震动,是林晓雨发来的语音消息,只有短短一句:
    >“老师,她说她听见我了……她说谢谢我陪她等到警察叔叔。”
    他的眼眶突然发热。
    他知道,这不是巧合。林晓雨没有挂断那个电话,而是选择守在那里,一句一句哄着小禾说话,哪怕对方根本不认识她。她不再是那个躲在桥洞里吞药的女孩,而是一个真正开始发光的人。
    他翻出“少年声库”的管理界面,在林晓雨的个人档案后加上一行备注:
    >**【声光等级:启明】**
    >特征:具备危机干预意识、情绪共情能力突出、主动承担陪伴责任。
    >建议:提前进入“夜语亭”直播主持培训阶段。
    刚保存完毕,电脑右下角弹出新通知:
    >【“年度百声集”投稿量突破五千条】
    >当前热门留言TOP3:
    >1.“妈,我不是懒,我是真的好累。”(投稿人:贵州初三学生李涛)
    >2.“爸爸,你打我的时候,我也在想你怎么才能开心一点。”(甘肃留守女童张小月)
    >3.“未来的我,请别忘了今天鼓起勇气录下这句话的你。”(匿名)
    陈拾安一条条听着,手指在键盘上停顿良久,最终点开回复功能,给第三条留言回了一个表情??一朵缓慢绽放的蒲公英。
    夜更深了。他起身想去厨房热碗汤,刚走到门口,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石头披着棉袄站在雪地里,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
    “师父,我妈让我给你熬了鸡汤。”他说,声音很轻,“她说……谢谢你一直没放弃石头。”
    陈拾安怔住。这是林嫂第一次主动提及儿子的名字。
    他接过保温桶,触手温热,像捧着一颗跳动的心脏。“替我谢谢你妈妈。”他说。
    石头点点头,转身要走,却又停下:“师父,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说。”
    “如果有一天,我不画画了,你还愿意听我说话吗?”
    雪花静静落在男孩肩头。陈拾安蹲下来,与他平视:“石头,画画是你的一种语言,但你的声音本身就有价值。哪怕你一辈子都不再碰画笔,只要你开口,我就一定会听。”
    男孩的眼眶红了。他没哭,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然后跑进了夜色里。
    回到屋里,陈拾安打开保温桶,香气扑鼻。他盛了一碗,坐在桌前慢慢喝着,目光落在墙角那台老式录音机上。忽然,它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像是内部弹簧松动,又像某种回应。
    他走过去,轻轻抚过机身斑驳的漆面。这台机器曾录下无数沉默者的低语,也曾播放过师父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话:“拾安啊,世人总以为道在高山古刹,殊不知,真正的修行,是在别人不敢听的地方,坚持去听。”
    他取出U盘,将今日所有应急记录备份上传。随后登录公安部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交了一份名为《基于AI语音识别的未成年人高危行为早期预警模型构建建议》的技术提案。附件中详细列出了“夜语亭”运行一年来的数据分析结果、干预成功率曲线、以及由林晓雨等首批志愿者提供的“幸存者语料库”。
    凌晨两点,邮箱回信抵达:
    >尊敬的陈老师:
    >您的提案已被列为“2025校园安全数字化工程”重点参考文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于正月初八召开线上研讨会,邀请您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经验。
    >另,全国妇联拟联合发起“倾听一百城”公益行动,首批试点涵盖100所流动儿童集中学校,希望“青囊云”能提供技术支持。
    他看完,没有立即回复,而是打开窗户。寒风灌入,吹散了屋内的暖意,却让他头脑清明。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自动变好。它只是在某些人不肯闭嘴、不肯闭耳、不肯闭心的时候,悄悄松动了一丝缝隙。
    第二天清晨,村里小学的广播响了起来。
    是小梅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但异常清晰: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小梅。今天我要录的留言是??‘妈妈,我知道你嫌我胖,可我还是想吃你包的韭菜饺子。你不回来过年,我自己学会了剁馅,虽然切得不好看,但我真的很想你。’”
    广播结束后,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掌声。班主任红着眼圈走上讲台:“同学们,谁还想说?今天不限时。”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与此同时,远在成都的精神卫生中心病房里,林晓雨正戴着耳机,参与“少年声库”的首次远程培训。讲师是北京一位资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课程主题为《如何避免共情耗竭》。
    当讲到“帮助他人前,先确认自己的情绪容器是否满溢”时,她举手提问:
    >“老师,如果我的容器早就碎过一次,但现在有人正往下掉,我能不能先跳下去接住他,再想办法爬上来?”
    全场沉默。
    片刻后,讲师轻声回答:“可以。但你要记住,不是每次都能两全。所以,请务必让上面的人知道你在哪儿,让他们能及时拉你一把。”
    林晓雨点头,记下了这句话。
    课程结束,她独自坐在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几株含苞的腊梅。手机震动,是“夜语亭”后台推送的新消息:
    >【恭喜!您已成为首位通过考核的“少年声库”正式志愿者】
    >授权编号:VK-001
    >首播时间:正月初十晚八点
    >主题:《那些没人听的话,我都记得》
    她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然后打开录音软件,试了一句开场白:
    >“你好,我是晓雨。我也曾经觉得,我的声音轻得连风都会忽略。但后来我发现,正是这些轻如尘埃的声音,才最不该消失。”
    声音清亮,不再颤抖。
    正月初六,摄制组准备返程。周婉找到陈拾安,递上一段剪辑样片。画面从山村雪景切入,依次展现孩子们使用“倾听角”的日常,穿插林晓雨的录音片段、小禾获救的新闻报道、以及“年度百声集”的征集场景。结尾定格在那只纸扎灯笼上,旁白缓缓响起:
    >“在这个时代,我们教会孩子读写算,却忘了教他们如何说出内心的痛。也许,真正的教育,始于有人愿意蹲下来,听一场无声的呐喊。”
    陈拾安看完,只问了一句:“什么时候播出?”
    “元宵节当晚,黄金档。”
    他点头:“发布前,把成片发给我审一遍。”
    “当然。”
    送走摄制组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一封手写信。字迹歪斜,显然是孩子一笔一划用力写下的:
    >陈老师:
    >我是小禾。警察叔叔把我送到临时庇护所,这里有床、有热水,还有姐姐教我画画。昨天我画了一扇窗,窗外有很多人在喊我的名字。
    >林晓雨姐姐来看过我了,她说她以前也不敢说话,是您让她相信,说出来就不会再疼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谢您,所以我把这段话录下来,放进“我想对你说”信箱。如果您听到,请您……也替我抱抱她。
    >??小禾
    信纸下方,附着一张稚嫩的蜡笔画:两个女孩手牵手站在阳光下,背后是一座彩虹桥,桥头写着三个字??“听得见”。
    陈拾安将信折好,放进木盒,置于《安语真言》之下。
    他知道,这场战斗远未结束。
    就在昨日,赵岩发来警告: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已注册“夜语”商标,并推出类似产品“夜语盒子”,宣称“AI倾诉伴侣,治愈每一颗孤独的心”。宣传海报上赫然写着:“无需真人介入,智能算法更懂你。”
    他冷笑一声,回了一句:“没有倾听者的倾听,不过是另一种忽视。”
    但他也清楚,资本的嗅觉永远比温情敏锐。唯有加快步伐,把“少年声库”推向更多学校,让更多孩子成为彼此的光,才能守住这片刚刚萌芽的信任之地。
    正月初八,线上研讨会如期举行。
    陈拾安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出现在全国数百名教育工作者面前。背景是他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学生送的十字绣,绣的是歪歪扭扭的四个字:“谢谢您听。”
    他没有讲技术架构,也没有谈数据成果。开场第一句话是:
    >“去年冬天,有个女孩对我说:‘如果你不来,我就死了。’我说:‘可我只是听了你说的话。’她说:‘那就够了。’”
    会议室一片寂静。
    接着,他讲述了林晓雨的故事,讲述了小禾的呼救,讲述了石头如何从自闭走向表达,讲述了千千万万个名字未曾留下、却在录音键按下那一刻重获呼吸的孩子。
    最后,他说:
    >“我们总说要拯救孩子,可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一个机会??说出真相的机会。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证明:我还在这里,我还活着,我还敢相信。”
    >“所以,请不要急于治疗‘问题’,先学会听见‘人’。”
    演讲结束,掌声久久不息。
    教育部领导当场宣布:将在六个试点省份全面推广“校园倾听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其中包括设立专职心理倾听员岗位、建立校级“声音档案馆”、以及将“有效倾听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
    当晚,温知夏打来电话,声音难得带着笑意:“你赢了。”
    “我没有赢。”他望着窗外渐圆的月亮,“我只是坚持了一件本该如此的事。”
    正月初十,林晓雨的直播准时开启。
    全国超过十万名青少年同步收听。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静地讲述自己的过去:如何因气味歧视被孤立,如何在深夜吞药,如何在桥洞听见陈拾安的声音,如何第一次鼓起勇气按下录音键。
    说到动情处,她停顿了几秒,然后轻声问:
    >“如果你现在正躲在厕所隔间里哭,请你摸一摸手机的屏幕。它是热的,就像有人把手覆在上面。你不必马上说话,但请记住??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台机器,一个人,一个角落,永远为你留着耳朵。”
    直播结束时,后台数据显示:
    >新增注册用户4.7万人,
    >高危预警触发23次,全部即时响应,
    >最长单次陪伴通话达89分钟??来自一名青海牧区的藏族少年,他说他从未跟任何人提过父亲酗酒的事。
    陈拾安坐在电脑前,逐条查看反馈。忽然,一条匿名留言引起他的注意:
    >“我也曾是星蕾艺坊的学生。三年前,我逃出来了,可我一直不敢说。今晚听了晓雨姐姐的话,我想试试。”
    他立即联系当地社工组织,协助其完成报案程序。
    元宵节那天,村里张灯结彩。“年度百声集”评选结果揭晓,唱片刻录完成。校长提议在祠堂举办一场“声音之夜”晚会,邀请全体村民聆听精选留言。
    当小梅的母亲听到女儿那段关于韭菜饺子的录音时,当场失声痛哭。她连夜赶回村子,在祠堂门口跪下:“闺女,妈错了,妈明天就教你包饺子。”
    类似的场景在不同角落上演。
    而此刻,陈拾安独自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中握着一枚新的U盘。里面存储着过去一年所有的声音印记,以及一份名为《民心启声录》的手稿初稿。
    他抬头望天,烟火绚烂,照亮了整片山谷。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会有质疑,有模仿,有政策反复,有资金短缺,甚至可能有一天,整个系统会被误解、被审查、被叫停。
    但他更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还有一个人愿意听,那盏灯就不会熄灭。
    风起了,吹动他额前花白的发丝。
    他低声念出师父留下的最后一句箴言,也是他即将写入《听心录》新篇的开篇之语:
    >**“万籁俱寂时,唯心声不灭;众生皆盲处,自有灯火相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带娃部队认亲,绝嗣军官被拿捏 惊鸿令:女装战神定河山 凡间小天师 抗战开局:魂穿金陵暴虐小鬼子! 读动物心声的小师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陛下,为何要造反? 长生修仙:从炼器师开始肝满修仙百艺 穿越成黄毛的我决心远离女主 重生八零:山河猎户,从家徒四壁开始 综漫美食:从发光料理开始 混沌仙狱 赤火 开局玉女宗,被仙子挑走当人丹 从女子监狱走出后,全球震动 下山寻双亲,我靠相术断生死! 摆摊算命,觉醒逆天改命系统 末世别人砍丧尸,我在房车炫美食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御兽从零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