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三十一章 既要工作又要盖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一章既要工作又要盖房。(第1/2页)
    雨后的清晨,空气里还带着泥土的湿气。肖兴刚收拾完淋石灰的工具,打算回家吃口热饭,就见一队人马从公路上匆匆走过。为首的人突然喊了一声:“喂,肖兴,你在这儿干什么?不去上课么?”肖兴抬头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是成功中心校的郝校长,身后还跟着几位教研员,看样子是来桃花岭学校检查工作的。
    “郝校长!我这就去学校,刚处理完家里一点急事。”肖兴连忙应着,顾不上拍掉身上的灰,就往家跑。匆匆扒了几口飞云热好的粥,揣上教案就往程王庄小学赶。刚走进教室,他就愣住了——郝校长已经坐在教室后排的空座位上,手里拿着笔记本,显然是要听他的课。
    昨晚守着石灰堆熬了一夜,肖兴的眼睛里还带着红血丝,浑身的疲惫还没散去。但看着台下坐着的校长、教研员,还有几十双期待的眼睛,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幸好他提前备好了课,教案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互动环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上课铃响了,肖兴握着教案,稳步走上讲台,轻轻把教案放在讲桌上,没有丝毫慌乱。他转过身,对着学生们浅浅一笑,抬手叩了叩黑板上提前写好的思考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少年闰土》的前半部分,谁能说说,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后排的一个男生立刻举起了手,肖兴侧身站到一边,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站姿稳得像教室门口的老槐树:“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男生站起来,有些紧张地说完自己的想法,肖兴点点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慢慢写下“勇敢、能干、见多识广”几个关键词,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匀净而清晰,每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
    有个女生犹豫着举起手,声音小小的:“老师,闰土为什么知道那么多新鲜事啊?”肖兴走到她身边,耐心听完,笑着从教案夹里抽出一张旧报纸——上面有篇关于农村生活的报道,他早就准备好当案例了。“大家看这篇报道,农村的孩子每天跟着大人下地、捕鱼、喂牲口,自然知道很多城里孩子没见过的事,闰土也是这样……”他一边说,一边抬手比划,袖口扬起的弧度都透着规整,仿佛一夜的疲惫从未存在过。
    下课铃响时,肖兴刚好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他把粉笔轻轻放进讲桌的笔槽里,叮嘱学生们:“课后大家再琢磨琢磨报纸上的案例,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像闰土这样的小伙伴。”然后才拿起教案,脚步不疾不徐地走出教室,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悬得厉害——他不知道郝校长会怎么评价这堂课。
    交换意见时,肖兴站在郝校长面前,双手微微攥着衣角。没想到郝校长先笑了:“肖兴,你这堂课讲得不错!讲解条理清楚,板书简明扼要,还能用报纸案例帮学生理解,比我预期的还好。”顿了顿,郝校长又补充了一句:“你真不愧为我教过的学生!”
    肖兴愣了一下,随后才松了口气。直到几天后,他从贾进步校长那里才知道,那天郝校长一共听了两个人的课,巧的是,两人讲的是同一篇《少年闰土》。对比之下,另一位老师的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互动混乱,而肖兴的课既扎实又生动,高下立判。肖兴这才明白,郝校长的好评不是客套——这位既是自己初中老师、又务实严谨的校长,向来喜欢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从不说空话,总要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对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都心中有数。
    当时的程王庄小学,还靠着地理优势搞起了勤工俭学。学校附近有好几处小煤窑,每天都有马车拉着煤块经过。于是贾校长决定,让学生每周拾十斤煤块交到学校,攒起来卖掉补贴办公经费。可农村家长哪里舍得让孩子去煤窑附近拾煤——煤窑周边路不好走,还容易沾上一身黑,有的家长干脆从家里的煤堆里捡出十斤煤块,让孩子直接交到学校。久而久之,学校的煤堆倒攒了不少,可大多是掺着杂质的煤矸石,真正能烧的好煤没多少。
    那时教师的工资实在微薄,肖兴每月四十多块,龚军老师工龄长些,也才五十多块,根本不够家用。龚军老师为了多赚点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扛着一把大簸箕锹,去附近的矿上或煤场帮人装煤。每次从煤场回来,他都弄得满脸漆黑,只有牙齿是白的,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煤渣。有次肖兴碰到他,开玩笑说:“龚老师,你这是刚从煤窑里出来啊?”龚军老师只是苦笑一下:“没办法,家里孩子多,不多赚点,连买盐的钱都不够。”肖兴看着他,心里满是感慨——在生活的重压面前,所谓的“教师尊严”,早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既要工作又要盖房。(第2/2页)
    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给盖新房多攒点钱,肖兴也琢磨起了副业。他在桃花岭附近的公路北边,十三公里桩撅处,收拾出了一片小地方当煤场。这片地方不大,长五米,宽约两米,紧挨着一面矮墙。墙根下有个矮矮的洞,两米宽、一米高,肖兴在洞里铺了干草,又垫了一片旧席子,刚好能躺下两个人——这就是他和妻弟看煤时的住处,简陋得连挡风的门都没有。
    收拾煤场时,肖兴先在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煤矸石,防止好煤和泥土混在一起。然后就等着小马车送煤来——附近的小煤窑里,每天都有赶马车的人拉着煤块出来,卖给周边大大小小的煤场。只是收煤时没有秤,只能靠“量方”估算重量:先看马车车厢的大小,再看煤块堆得有多高,大概算出立方数,再按每立方煤的重量估算总斤数。这种估算误差很大,算多了肖兴吃亏,算少了赶马车的不乐意。
    有次一个赶马车的来送煤,肖兴估算着说:“这车煤大概一千斤吧?”赶马车的立刻急了:“你这是瞎算!我从煤窑拉出来时,人家估的是一千二百多斤,你怎么还少算了两百斤?”两人争执了半天,最后肖兴让步,按一千一百斤算,赶马车的才愿意卸煤。肖兴后来才明白,老话说的“巧买哄不了拙卖的”一点没错——赶马车的每天拉煤,自己车上能装多少,心里门儿清,想在数量上占便宜,根本不可能。
    收来的煤块,主要卖给两类客户:一类是邯郸以东省市的发电厂,他们需要大量煤块发电,每次都要好几吨;另一类是从山西拉煤返回的货车,司机们路过时会顺便加载些煤块,回去卖给当地的农户。
    有个星期日,肖兴和妻弟忙了一上午,刚收了十几吨煤块,正坐在墙根下休息,就听见“吱”的一声,一辆蓝色货车停在了煤场边。肖兴连忙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去。司机是个山东口音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兄弟,你这煤怎么卖?”
    肖兴报了个比市场价低两分钱的价格——他知道山东来的司机都喜欢实惠,价格合适才容易成交。司机果然没反对,走到煤堆前看了看,问:“这堆煤有多少吨?”肖兴心里有数,他们收的煤加上垫底的煤矸石,总共也不足十五吨。但他想促成这笔买卖,就笑着说:“大哥,我看就按十五吨半算吧,你拉走,怎么样?”
    司机愣了一下,没想到肖兴还多算了半吨,心里顿时觉得划算,想了想就点头:“行,就按你说的算!”肖兴赶紧找来附近煤场帮忙装车的工人,几个人拿着铁锹,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煤块都装到了车上。
    等货车开走后,肖兴粗粗算了一笔账:每吨煤能赚十块钱,十五吨半就是一百五十五块,这相当于他一个半月的工资!他和妻弟相视一笑,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被这笔收入冲散了。
    而学校勤工俭学攒下的那些煤块,大多是煤矸石,卖不上好价钱。贾校长就跟肖兴商量,把煤矸石拉到他的煤场,让他帮忙卖掉。肖兴爽快地答应了,虽然煤矸石利润低,但能帮学校补贴办公经费,也是好事。于是,学校的煤矸石源源不断地拉到肖兴的煤场,再通过他的手,变成一笔笔现钱交到学校,解决了办公经费不足的难题。
    那段时间,肖兴过着“双面生活”——白天在学校里教书育人,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晚上在煤场里守着煤堆,满身煤尘却干劲十足。虽然辛苦,但看着学生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家里的新房渐渐有了雏形,煤场的生意也慢慢走上正轨,他心里就满是踏实——只要肯努力,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穿越时空的青铜门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刚开学,高冷校花约我吃饭 水乡风云 群芳争艳:我的红颜祸水 汴京诡案手札 重生1958: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木叶:宇智波的绝对正义 这个Bug太棒了! 身份被偷后,住在短命反派手机里 我真的有一座法师塔 一心退休的我却成了帝国上将 白夜浮生录 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无敌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重生嫡女赴凰途,鸳鸯袖里握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