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626章 未雨绸缪,预防殖民地自我意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到了1786年。
    明眼人都看清了帝国的殖民思路。
    帝国在殖民地以武力直接掠夺资源,直接收税。在半殖民地是以武力为威慑,隐蔽掠夺资源,间接收税。
    吴廷在殖民地派驻总督,税务官,军队。
    在半殖民地只驻军,日常并不干涉各国事务,主打一个渗透和威慑。
    半殖民地移民多来自云南丶广西丶四川丶广东。
    殖民地移民多来自广东丶福建。
    去半殖民地可走陆路。
    去殖民地必须走海运。
    去半殖民地之移民,大多怀揣一个「异国地主梦」,奔着定居去的。
    去殖民地之移民,大多和老家「书信不绝」,目标是「衣锦还乡」,即使自己回不去,儿子孙子也要抱着自己的骨灰坛回去。
    ……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殖民地移民婚配普遍困难,对土着女实在是下不了嘴。
    土着是人,似人非人。
    哪怕是再穷困的移民也羞于娶当地土着为妻,如果不小心弄出了混血后裔,也被人耻笑。
    半殖民地移民,婚配很容易。
    因为中南半岛有太多的汉裔后人,例如明乡人。文化丶语言丶像貌都无甚差异,婚配几无隔阂~
    那些宋朝遗民丶明朝遗民纷纷掏出家谱证明自己曾经是「尊贵的上国老爷」,然后主动和新来的「泥腿子上国老爷」结亲。
    强强联合。
    上扛君主,下压土着,亲家联手,一起发财。
    各国君主既警惕又无奈。
    不敢打击,吴军会出手。
    不能打击,因为整个中南半岛的上层都来自于「宋丶明遗民」,打击这个阶层,等于间接否决自己。
    ……
    根据殖民部官员所述:
    湄公河丶湄南河丶伊洛瓦底江丶萨尔温江丶红河之上,悬挂帝国五色星条旗的商船来回穿梭。与第4军团的蒸汽战舰巡航相遇,商贾水手皆欢呼雀跃。
    沿岸矿脉,皆属吴商。
    繁华城市,吴商店铺鳞次栉比。
    湄公河平原丶湄南河平原丶伊洛瓦底平原,汉民跑马圈地,中小汉民地主多如牛毛。土着为躲避税赋,纷纷携田投效为佃。
    深山老林,武装砍伐。
    重要码头,吴国的官方和民间造船业声势浩大。
    无数子民在南洋辛勤劳作,为帝国开拓,为自己致富
    ……
    吴皇宫,御前会议。
    听完以上描述,气氛却有些沉闷。
    李郁环视四周,对众大臣的担忧了如指掌。
    笑道:
    「诸位爱卿,为何一言不发?」
    经济大臣范京挤出笑容,说道:
    「臣担心中南半岛之移民和宋明遗民融合后,羽翼渐丰,将来会生出悖逆之心,对母国形成巨大威胁。」
    农林水产大臣范众默也点头:
    「当代移民心中感念陛下恩情,可第二代丶第三代呢?他们早晚会忘记自己的身份,甚至会对上国心存怨念。」
    ……
    就连一向开明的财政大臣胡雪余也点头。
    工业大臣杜仁突然开口:
    「诸位同僚所言确有道理。臣建议限制保护国的工业发展,让他们永远无法迈入工业国的门槛。」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在此基础上在,众人又提出了若干条「殖民地制衡建议」。
    例如:
    「在各国物色扶持一到两个地方势力,作为暗棋,制衡君主。」
    「放任中南半岛各部族之间的小规模武装摩擦。」
    「让各国移民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例如,让广府移民和客家移民在安南共存,让潮汕人和湖南人在暹罗共存,让流放旗人馀孽和汉民在湄公河平原共存,让阿桂部和广西人在缅地共存。」
    「必要时,授意帝国的巨商联手,用经济手段打垮殖民地崛起的任何经济产业。」
    「禁止巨商家族在南洋生根发芽。」
    「帝国的各个勋贵家族出一二分支血脉扎根南洋,内外牵制。」
    一条条策略狠辣刁毒。
    全部实施的话,帝国周边将无一国可享安宁。
    ……
    总之,
    吴廷的大臣们对于殖民地早晚会诞生的独立意识丶自我意识有足够的清醒认知。
    李郁哑然失笑。
    原来这帮儒生啥都懂,只是装作不懂罢了。
    封建帝王不爱搞殖民是担心被反噬,所以宁可不要殖民地资源,也不能留下隐患。
    儒生们是帝王的嘴替。
    儒生们或许是对的。
    如果李郁一心想做个封建大帝的话,也不能开启殖民的大门。
    李郁望着屋内这一群「不惮以最大恶意琢磨别人」的江南籍重臣们,突然想到,鲁迅先生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或许不是意外。
    ……
    更有教育大臣吴敖突然冒出一句:
    「臣,觉得教育也是可以出海的。」
    众人直勾勾望着他。
    吴敖显然早有准备:
    「让保护国上层子弟来苏进修是对的,但臣认为还不够,还可以在当地开设汉语学校,针对中下层子弟,培养殖民地本土精英。」
    李郁笑了。
    「寡人准了,150万两经费分5年给。你去找财神爷批。」
    胡雪余连忙拱手:
    「部里一定挤出经费,再穷不能穷教育。」
    说完。
    众人眼神古怪。
    李郁也瞅了一眼这家伙,心想你莫不是在讽刺寡人?
    ……
    教育大臣吴敖终于抓住了机会,轻声道:
    「陛下,如今各部经费年年攀升,唯独我教育卫生经费停滞不前,臣举步维艰。」
    李郁靠着椅背,舒出一口气:
    「寡人理解你的难处。从今年开始,给你增加300万两教育年度预算,100万两卫生经费,引为成例。」
    「请问陛下,增加的教育经费是用在基层学校还是高等学校?」
    「投入到基层学校吧。收7岁以下孩童,多多考试,选拔优秀生,给其发放全额奖学金继续向上攻读。」
    吴敖很诧异的拱手。
    「陛下仁慈。」
    众人心中了然。
    ……
    李郁顺便就多讲了一些关于教育和人才的措施。
    「帝国要腾飞,就需要普及教育,普及文化。今后逐年扩大基础教育,争取在六到十年之内,催生一两千万识文断字的年轻人。」
    「职业教育也要搞,例如广西云南的少年军校,各大重工的厂办学校,部分衙署的直属专业学校,尽量让专业的人来搞职业学校。」
    「至于说高端人才,寡人在去年的书信里已授意驻欧全权使节贾笑真重金招揽。」
    杜仁忍不住问道:
    「陛下,外国的科学家能为我们所用吗?」
    李郁笑了:
    「科学家也是人,寡人给他们提供优厚的薪水丶优越的环境,他们为什麽不来?」
    ……
    范京突然问道:
    「陛下,若是我们自行培养呢?」
    李郁望了他一眼,摇头:
    「高端人才从来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其培养,不如收割。」
    范京眼睛亮了。
    「陛下高哇。挖走他国高端人才,一得一失,对他国的打击是双重的。」
    众人齐刷刷高呼:
    「陛下圣明。」
    李郁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文化输出,好处多多。
    数十年后~
    后人才会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圣明。
    巨舰大炮丶文化仰慕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御前会议持续了很久。
    海军的一个分歧引起了很大的纷争。
    造大舰还是造小舰?
    钻研风帆舰还是蒸汽舰?
    最终,李郁力排众议。
    集中资源造小舰。
    定型载炮33门,排水量600吨的护卫舰,也称33护卫舰,大致相当于撒克逊人的五级舰丶六级舰。
    帝国海军勤务繁重,巡航丶剿匪频繁,大舰未必适合。
    巨舰更无意义。
    图腾巨舰的沉没是会动摇国本的,只能当大爷供起来。大和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当下也缺乏建造一二级舰的技术储备,造千吨以下小舰的技术倒是挺成熟。
    ……
    蒸汽船?风帆船?
    李郁也不敢轻易决断。
    一方面,蒸汽铁甲战舰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发展需要时间,如果30年后技术才全面成熟,这30年内难道就不打仗了吗?
    所以,
    只能是和稀泥。
    一边搞风帆战舰,一边搞蒸汽战舰。
    逐步淘汰。
    左右互搏。
    ……
    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海军随舰工程师,现场讲述了蒸汽船的使用场景:
    逆水行舟,完全无视风向水流。
    只要有煤补给点,续航无限,特别适合内河航运丶内河巡逻。在长江丶在大运河丶额尔齐斯河丶湄公河都已得到证明。
    商贾和陆军对蒸汽船好评如潮。
    海军对蒸汽船评价平平。
    原因是遇到大的海浪颠簸时,会出现两侧轮空转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动力不足丶占据舱室过大丶续航短的诟病。
    虽然海军抱怨了一堆,也认为蒸汽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郁已经明确提出了《船舶驱动力要由明轮向螺旋桨发展》课题,科学院丶海军部丶造船厂丶民间都在琢磨。
    谁先搞定这个课题,陛下将赐下不世袭男爵爵位,赏银币5万枚,亲自召见,加以勉励。
    ……
    李郁还提出了造铁船的课题,遗憾的是,吴国境内能够理解浮力原理的人不多。
    没办法,
    他下令打造了一艘长3丈的铁船和一艘长3丈的水泥船,飘在金鸡湖面。
    围观者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铁怎麽会浮在水面上呢?
    以至于这2艘船成了景点。
    远观免费,登船收费。
    花1两银子买票的人战战兢兢的站在铁船上,左敲敲,右打打。
    奇观。
    甚至有几百里外的富人特意前来一睹新奇。
    ……
    很快,造船署的人给李郁泼了一盆冷水。
    目前的冶金技术无法解决铁船生锈的问题,淡水航行还好一些,在金山卫做试验的一艘铁船锈蚀速度惊人,仅仅4个月就沉入海底。
    要想搞出铁船,冶金和防锈漆工艺就必须大幅度突破。
    铁船外覆铜板是不可能的,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完全不可行。
    兜兜转转~
    最后还是回到了铁肋木壳船的老路上,把南洋的柚木固定在铁龙骨排骨上。
    好在帝国的大型高压蒸汽机技术已经成熟。
    从红河开来的2艘200吨柚木铁肋蒸汽战舰,拆掉大部分火炮,奢华装修后成为了皇家游艇,命名为「皇家1号」丶「皇家2号。」
    从此~
    李郁去庐山度假只坐蒸汽船,坐船比骑马舒服100倍。
    ……
    1786年,世界基本太平。
    欧洲没爆发新的战争,北美各方默默疗伤,亚洲海晏河清。只有罗刹帝国被战争阴影笼罩。
    吴军前线军团在额尔齐斯河丶鄂毕河沿岸忙着修筑据点。
    短短半年~
    大小据点已增加了23处,尤以秋明堡和鄂木斯克堡最为坚固。
    更有高达45艘蒸汽战舰沿额尔齐斯河巡航,运输物资丶火力驰援。
    ……
    愤怒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开启大借款模式,向各国银行家借钱,向各国军火商下大订单。
    她计划出动一百万大军夺回秋明。
    着名的近卫军谢苗诺夫团也在其中。
    其决心之大,武备之盛,以至于连带着欧洲的火药钢铁价格都上涨了3成。
    各国雇佣兵也闻到了血腥味道,黑森的火枪兵,瑞士的长矛兵,普鲁士的军官,法兰克的炮手纷纷入境罗刹。
    打仗好啊。
    不打仗,雇佣兵怎麽挣钱?
    ……
    到了1787年,箭在弦上的叶卡捷琳娜遇到了两个绊脚石。
    一个是伏尔加河畔的游牧部落组成了联盟,盟主是刚刚回归的年轻的土尔扈特大汗。
    另一个是世仇奥斯曼帝国,出动50万陆海军向克里米亚半岛发起了反攻。
    阴霾笼罩冬宫。
    百万大军被迫临时改变方向。
    以主力开向克里米亚,迎战奥斯曼帝国。以偏师开向伏尔加河流域,清剿部落联盟。
    消息传到伊犁,所有人都笑了。
    野蛮的罗刹帝国终于开入了陛下预设的轨道。
    接下来的事,
    就由不得叶卡捷琳娜反抗了。
    ……
    在前一年~
    也就是1786年的春天,吴皇和奥斯曼使节友好交谈后,签署了《国际援助条约》,批准帝国向盟友奥斯曼出售军火。
    军售清单包括:
    50万支前膛燧发枪丶2万支前膛线膛枪丶5万支骑兵雷铳丶2000支大抬枪丶100万把刺刀丶5000门各型前膛火炮丶2000套板甲,以及50名吴军观察员。
    运输分两条路线:
    一条走海路,船队穿越南海丶印度洋丶驶入红海。
    一条走陆路,车队从伊犁一路向西,抵达黑海之东。
    大炮全部走海运,部分轻武器走陆运。
    ……
    两条道路皆畅通无阻。
    海上~
    南亚次大陆的各国殖民据点允许军火船队停靠,并为船队提供水和食物。此刻若是和吴国翻脸,生意归零,南洋殖民地归零。
    陆上~
    途经部落汗国噤如寒蝉,保持绝对中立。谁敢打军火的主意,奥斯曼帝国和吴帝国的双重怒火可不是闹着玩的。(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宅魔女 御鬼者传奇 四合院:从摆地摊开始 兵王:我的训练科目能自动升级 万古第一神 星路仙踪 奶爸学园 重生之狂暴火法 不是,我电子女友咋修成剑仙了 震惊!男友竟是恐怖副本BOSS 开局被女帝带走,小青梅都急哭了 执掌五雷行两界 星宇世界传奇公会 略施癫计,懂爱后渣爹刀拿不稳了 大夏:开局召唤罗网,镇压江湖 恶毒太后被亲儿子捅死之后重生了 猎妖高校 隆庆中兴 一把大狙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