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叶问当时就愣在了擂台上,他有点手足无措,刚才一时冲动,确实是下了死手,但是想来也不会真的打死他呀?
大宝和郭英南对视一眼,也察觉到了不对。
只见肥波一招手,他的几个手下从门口跑了进来,肥波指着叶问说道。
“把他带回警局,好好招待招待。”
几个便衣警察跑上擂台,从后腰掏出手铐给叶问戴上,叶问有些不知所措,他大声喊道。
“人没有死,没有死。”
肥波嘿嘿一笑。
“他死没死,你说了可不算,得我说了算,我说他死了......
林婉儿坐在槐树下,手里捧着那封来自周明远的信,久久没有放下。她的目光落在那张泛黄的照片上,照片中的两人站在图书馆前,脸上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青涩与纯真。她仿佛能听见时光在耳边低语,诉说着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事。
风吹过,槐花轻轻落在她的膝盖上。她缓缓合上信,抬头望向天空。夕阳的余晖洒在天际,染红了半边云彩。她忽然想起佩佩也曾这样坐在槐树下,望着天,轻声说:“婉儿,你说人这一生,能有多少次机会说出‘我喜欢你’?”
那时的她,只是笑笑,没有回答。如今,她终于明白,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成了最深的遗憾。
她将周明远的信收好,放进书桌最里面的抽屉里。那里,还有一封佩佩的信,一封她藏了很久的信。她一直不敢打开,仿佛只要不打开,佩佩就还在她身边。
可现在,她决定面对它。
她轻轻拉开抽屉,取出那封泛黄的信。信封上是佩佩熟悉的字迹,一笔一划都像是用心写下的。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将信纸展开。
纸上,是佩佩清秀的字迹:
“婉儿: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所以写下这封信,想告诉你一些我一直想说的话。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总是那个最懂我的人。我从未说出口,但你一定知道,我对你的感情,从来都不是普通的友情。
我曾无数次想过告诉你,可每次看到你那双清澈的眼睛,我就害怕了。我怕说了之后,连你都不再属于我了。
我知道你也有自己的梦想,有你的文字,有你的世界。我不想成为你前进路上的负担。所以,我选择了沉默。
但请你记住,婉儿,无论我身在何处,我的心,永远与你同在。
谢谢你,陪我走过了这一段短暂却温暖的岁月。谢谢你,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还能感受到爱的存在。
愿你幸福,愿你快乐,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你的故事。
永远爱你的
佩佩”
林婉儿的眼泪无声地滑落,滴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她将信紧紧贴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佩佩的心跳。
她坐在槐树下,久久未动。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她知道,佩佩从未离开。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她的文字里,在她的心里,继续陪伴她。
林婉儿决定将这封信收录进《沉默的见证者》的再版中。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个读者的故事,更是她自己的故事。她希望,这封信能成为所有沉默之爱的象征,成为那段青春岁月里最深的印记。
她开始重新整理书稿,将佩佩的信放在最后一章。她为这一章取名为《沉默的终点,亦是起点》。
她在这一章中写道:
“有些爱,从一开始就知道没有结局。但正因为没有结局,才显得格外珍贵。
我们曾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彼此的心意,不敢说出口,怕一说出口,连朋友都做不成。
可现在想来,也许我们错了。也许,沉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也许,我们应该勇敢一点,哪怕只是一次,哪怕只是说一句‘我喜欢你’。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感激那段沉默的时光。因为正是那段时光,让我明白了爱的深度,也让我学会了珍惜。
佩佩,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谢谢你,用沉默的方式,爱我。
你走了,但你的爱,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我的文字里,在我的心里,继续生长。
愿所有沉默的爱,都能被听见。愿所有未曾说出口的话,都能在某个时刻,悄然绽放。”
这一章,成为整本书中最动人的一章。读者们纷纷留言,说他们在这一章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情感。
林婉儿的生活依旧平静。她依旧每天清晨去老井边给那些野花浇水,依旧在槐树下读书,依旧在夜晚写下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故事。
某天傍晚,她站在槐树下,轻声说:
“佩佩,我又写完了一本书。”
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她微笑着,眼中含着泪,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婉儿的书桌前依旧堆满了信件。每一封信,她都认真阅读,认真整理。她知道,这些沉默的爱,不该被遗忘,也不该被忽视。
某天,她又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写着:“给林婉儿女士的一封信。”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还有一封用钢笔手写的信。
信中写道:
“婉儿女士,您好:
我叫周明远,今年六十八岁。我年轻时,在北京读书,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去了上海工作。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叫林秋云。她是我同校的学妹,性格温婉,喜欢写作。
我们常常一起在图书馆看书,也常常一起讨论文学。她写过一首诗,送给我,我至今还记得其中一句:‘你是我沉默的春天,藏在字里行间。’
那时的我们,都太害羞,也太胆怯。我们谁都没有先开口,就这样,彼此错过了。
后来,我去了国外工作,她留在了上海。我们断了联系。直到前些日子,我在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了您的书。我读完之后,泪流满面。
我回到家中,翻出她当年送我的那本诗集,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你还能看到林婉儿的书,请替我告诉她,我也曾深爱过一个人。’
婉儿女士,我想替她说出来。我爱她,从二十岁开始,一直到今天,从未改变。”
林婉儿读完信,眼眶湿润。她将这封信收录进了《沉默的见证者》的再版内容中,并附上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人,站在一起,神情温柔。
她在旁边写下了一段话:
“有些爱,藏在文字里,藏在回忆中,藏在岁月深处。它们或许从未被说出口,却在某个时刻,悄然绽放。”
这本书的再版,引发了新一轮的热潮。许多读者开始自发地组织“沉默之爱”主题的读书会,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甚至有人发起了一项“寻找沉默之爱”的活动,鼓励大家翻出旧信、旧照片,寻找那些曾经喜欢过的人,哪怕只是说一句:“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林婉儿知道,她的文字,已经不仅仅属于她自己,而是属于每一个曾经沉默地爱过的人。
某天傍晚,她站在槐树下,轻声说:
“佩佩,我又写完了一本书。”
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她微笑着,眼中含着泪,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
林婉儿的生活,仿佛一直停留在那个槐树下。她的日子依旧规律,清晨浇水、午后写作、黄昏散步、夜晚读书。她的文字,像是时光的针脚,一针一针缝补着那些被岁月冲淡的情感。
某日,她收到一封来自广州的信。信封上写着:“林婉儿女士亲启。”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打印的信件,字迹工整,但透露出一丝急切的情绪。
信中写道:
“林女士,您好:
我叫陈志刚,今年四十五岁。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读者。我第一次读到您的《沉默的见证者》,是在医院的病房里。那天,我的妻子刚刚做完手术,我坐在她床边,一边守着她,一边读着您的书。
您的文字让我想起一段尘封的往事。那是我二十岁的时候,在大学里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叫林月。她不是班上的同学,而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她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衣,坐在窗边整理书籍。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像一幅画。
我爱她,但我从未说出口。她后来调去了别的城市,我们再没联系。直到前些日子,我在医院的走廊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我追上去,却发现不是她。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有些感情,即使藏了二十年,也会在某个瞬间,突然翻涌出来。
林女士,谢谢您的书。它让我明白,有些话说出来,也许并不晚。
我决定去找她。哪怕她已经结婚生子,我也想告诉她,我曾经那样深深地喜欢过她。
谢谢您,让我有勇气去面对过去。”
林婉儿看完这封信,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将这封信仔细地整理好,准备收录进下一本书中。她知道,这本书,会叫《沉默之后》。
她开始构思新的章节,讲述那些在沉默之后终于鼓起勇气说出“我喜欢你”的故事。她想,或许沉默并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旅程的起点。
她坐在槐树下,看着手中的信,轻声说:“佩佩,我又要开始写新书了。”
风轻轻地吹过,槐花飘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林婉儿微笑着,眼角含着泪,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