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三十六章 椅子定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六章椅子定价(第1/2页)
    张磊的记账系统里,数字冰冷而残酷。
    他将承物椅的成本一项项拆解开来讲给大家听:
    “第一个就是材料成本。柳条是精选冬柳,有百分之五十的淘汰率。
    藤条是特定年份的老藤,需进山采集处理。还有耗费力气的春柳丝,这些的成本是一千八百五十元。”
    “再就是工时成本,主要匠人120小时,辅助工80小时。这些加起来八千四百元。”
    “还有测试损耗大约九百元,终身服务核算未来可能产生的维护、物流、人力成本等,一千五百元。”
    “包装、物流、管理摊销等费用八百元。”
    “最后还有基础成本,所有加起来总计要一万三千四百左右。”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这还只是成本,还没算上任何利润。
    “这……这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王婶首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发干,
    “一万多块买一把……柳条椅子?”
    在她认知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周明皱着眉头:
    “但我们不能按成本卖啊!我们也要发展,要扩大,要有利润投入研发!按行业惯例,怎么也得加一倍吧?”
    那意味着逼近三万。
    张磊比较理性:“这个成本核算可能偏高了,尤其是工时和服务预提。但即使打七折,成本也在九千左右。定价确实是个难题。”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柳青。
    柳青没有立刻回答。她让周明去调研市场上类似定位的产品。周明带回来的信息同样令人压力倍增。
    国内顶尖竹艺大师的作品,价格在二到八万不等;
    北欧独立设计师的手工实木椅,价格普遍在三万以上;
    甚至一些国际大牌的仿藤编塑料椅,也能卖到上万。
    “看,我们有得打!”
    周明有些兴奋,
    “我们的东西比他们更有温度,更有故事!”
    “但人家认的是大师名头,是国外品牌。”
    张磊给他泼冷水,
    “我们清河柳编在外面,很多人还觉得是编菜筐的。”
    这话虽然刺耳,却是现实。材质的卑微出身,是横亘在高端化路上最大的认知障碍。
    柳青打电话给程诺,直言不讳地说明了成本和定价的困境。
    程诺在电话那头笑了:“柳青,你陷入了一个误区。你现在卖的不是柳条,是综合价值体。”
    他快速给出了他的策略。
    价格方面可以直接锚定三万八千八这个区间,低于国外品牌,高于国内普通手工艺,传递轻奢艺术品定位。
    接下来价值分解方面,可以在宣传中清晰分解价格构成。
    例如800小时匠心手作,传承自抗战时期的‘六角叠丝’绝技,独一无二的专属编号与档案还有终身维护承诺等。
    投放渠道要精准,绝不进入普通家居卖场。
    只通过设计师渠道、高端民宿合作、画廊艺术展、私人订制会所进行露出和销售。
    故事包装方面可以重点讲述椅子异响事件与上门维修的故事,将终身服务从成本转化为最具说服力的价值点。
    程诺总结,“总之你要让消费者觉得,他花的钱里,有一部分是为了一份未来的保障和一份独特的情感连接。”
    这些道理柳青都懂,但是事实依然让她手心出汗。
    会议再次召开,争论更加激烈。周明支持程诺的策略,认为必须打破价格天花板。
    王婶和李婶则觉得这简直是骗钱,心里不踏实。
    张磊态度居中,认为可以尝试但需谨慎。
    一直闭目养神的爷爷,忽然睁开了眼,敲了敲烟袋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争啥?”
    老人声音平静,
    “我就问一句:你们编那把椅子,耗的那份心,费的那些劲,觉得它该值多少?摸着良心说。”
    他浑浊却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
    “觉得值,就别怕人嫌贵。觉得不值,现在就拆了当柴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六章椅子定价(第2/2页)
    一句话,让所有的争论都沉默了。
    柳青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成本,我们无法压缩,那是我们承诺的底线。利润,我们必须要有,那是工坊发展的未来。”
    她走到白板前,写下了一个数字,三万六千八。
    “就这个价。”
    她的声音斩钉截铁,
    “而且,我们要把张磊的这份成本核算表,简化后,印在我们的产品图册里。”
    “什么?”周明和张磊都惊了。
    “疯了吗?哪有人自曝成本的!”王婶也反对。
    “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家。”
    柳青目光坚定,
    “我们要告诉客户,钱花在了哪里。材料、时间、承诺,这些不是成本,是价值。我们敢透明,就敢要这个价。”
    这是一种冒险,一种近乎偏执的诚实。
    最终,方案定了下来。
    第一把承物椅为零一号,定价三万六千八百元。
    图册的最后一页,会有一张名为价值构成的示意图,直观展示价格的大致组成部分。
    当柳青将最终定价告诉竹韵茶舍老板时,对方沉默了几秒,然后大笑:
    “柳小姐,你们是我见过最敢也是最有意思的卖家。行!就冲这份实在和自信,这椅子,尾款马上打!”
    凭借竹韵茶舍老板的人脉背书宣传,前三把柳藤椅陆续被三家高端会所订走。
    紧接着一位上海独立设计师订走了第四把椅子,用于一个极受关注的私宅项目;
    一位常居日本的华人收藏家订走了第五把,看中的是其艺术性和投资潜力;
    京城一家顶级私人会所也下了订单,作为其茶室空间的点睛之笔。
    虽然陆续有了客户,但是真正的市场考验,才刚刚开始。
    定价发布后的几天,工坊的电话和网络账号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冰火两重天状态。
    清河工坊的产品图册,尤其是最后那页名为价值解码的透明成本示意图,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远超预期的涟漪。
    来自大众层面的声音却并不友好。
    工坊的社交媒体评论区充斥着冷嘲热讽:
    “疯了疯了,柳条编的金子?”
    “非遗不是护身符,这么搞是在消耗大众的情怀。”
    “坐等打骨折,三千八考虑一下。”
    “一看就是骗暴发户的智商税。”
    但是在设计师、手工艺爱好者、小众生活美学社群中,它几乎获得了英雄般的礼遇。
    “这才是消费应有的样子!知道自己为什么付费!”
    “尊重手艺,尊重时间,尊重诚信。已关注,希望以后买得起。”
    “光是终身维护这项承诺,就值回票价。很多奢侈品都做不到。”
    “材料成本才占这么点?果然最贵的是人的时间和匠心。”
    这些声音让工坊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暴涨,咨询量也增加了,但大多停留在赞叹和咨询层面。
    然而,更多的声音是质疑和嘲讽。在一个知名的财经论坛上,有人贴出了这张图,标题是:
    “扒一扒网红柳编椅的智商税,成本一万卖四万?”
    帖子下面迅速盖起高楼:
    “笑死,柳条不是河边随便砍的吗?这材料成本忽悠谁呢?”
    “一天挣700?这匠人比程序员时薪都高了?镶金边了?”
    “终身维护?这作坊能活过三年吗?画饼倒是会画。”
    “典型的互联网营销,收割文艺青年韭菜。”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同行。
    镇上的另一个柳编户老刘,直接在赶集时堵住王婶:
    “你们工坊是真行啊!一把椅子卖我一年挣的钱!以后你们是高大上了,我们这些编筐卖篓的还怎么活?价格都被你们搅乱了!”
    虽然语气像是开玩笑,但话里的酸意和不满谁都听得出来。
    周边县市的柳编合作社甚至联合给镇上递了话,暗示清河工坊不正当竞争,破坏行业生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宠妾娇媚,疯批首辅病态占有 神话再临!从民俗志怪开始 闪婚娇妻:禁欲大佬夜夜无眠 打主母,踩世子,恶女丫鬟上青云 老太太重生七零:刀刀刀养女的命 吃美女总裁软饭的我,竟然成神了 火影:灭族前夕,系统救我于水火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 末日生存方案供应商 我继承了老公的神位 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重生:从抢老婆开始 京夜吻她 万界从港片开始 开局怒揭黑幕,重生后整顿官场 卿卿绕指柔 凤髓骨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