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四章陷阱和阻碍(第1/2页)
浩宇快递过来一份补充协议,柳青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被震惊到了。
这份协议将之前邮件中沟通的要求全部数据化了,苛刻得令人窒息。
首先对方在协议中用黑体字固定了礼品篮重量和尺寸,要求每个篮子重量必须控制在标准重量加减5克的范围,要求篮体高度误差不得超过0.3毫米。
其次要求“流光柳丝”在标准光源下的反射率需达到特定数值范围。
甚至古法药方处理后的柳条香气浓度,对方都要求用专业仪器检测达标。
后面的违约条款更严厉。
如果完不成,延期一天要扣货款的百分之十。如果质量不达标,货款全部退回并赔偿百分之三十。
“这根本不是做手艺,这是在造精密仪器!”周明看完协议,忍不住抱怨。
张磊试图将各项指标录入ERP系统,却发现系统根本无法兼容这种精度:“重量和尺寸还好说,反射率和香气怎么量化检测?这分明是刁难!”
柳青深吸一口气:“接都接了,定金也收了。尽力吧。”
工坊的气氛从此变了。往日里说说笑笑的妇女们沉默了许多,每个人手上都拿着游标卡尺和电子秤,小心翼翼地测量着每一个步骤。
空气中弥漫着焦虑,而不是以往的草药香和木香。
成品的良品率从前几天的七个点骤降到三个。李阿婆编的篮子因为多了两克重量被退回;
王婶的篮子底因为一个转角误差0.5毫米被判次品;
就连柳青自己做的样品,也在反射率测试卡前败下阵来,阴天采的柳条和晴天采的,光泽度就是有细微差别。
“这根本不可能完成!”李婶气得摔了尺子,“咱们编的是筐,不是航天飞机!”
周明试图想办法:“青姐,要不我们调整一下药方浓度?或者用些别的材料增重减重?先达标再说…”
“不行。”爷爷手里拿着一个刚被质检打回的篮子,“差一丝,就不是清河柳编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改。”
“可是爷爷!这样下去我们会赔死的!”
周明急了,他嚷嚷道:
“对方要的是数据,我们就给他数据!不然怎么办?”
“赔死也得站着死。”爷爷语气斩钉截铁,拿起那个篮子,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废料筐,“不能用次品充数,坏了自己的招牌。”
柳青看着那堆日益增高的废料筐,心如刀割。那都是钱,都是大家的心血。但她知道,爷爷是对的。
加工间焦头烂额,张磊那边接单环节也遇到了问题。
之前主动联系工坊、表现出浓厚合作意向的几家高端民宿和设计酒店,在收到样品和详细报价后,突然集体沉默。
再三跟进,对方也只回复“暂时不考虑”、“方案还需研究”。
“青姐,不对劲。”张磊调出后台数据,
“这几家查询的IP地址,虽然用了不同的代理,但最终都指向上海固定的这个区域。太巧合了。”
柳青看过之后立刻明白了。
这是林薇的对工坊使的禁用打压手段开始生效了。
她利用家族影响力,在看不见的地方织成一张网,悄无声息地扼杀着清柳编工坊向外发展的通道。
少了林森这个大客户和采购量不大的小规模企业客户,工坊的收入来源变得紧张起来,而秦浩的那笔定金,大部分都已投入到了昂贵的原材料和反复试验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陷阱和阻碍(第2/2页)
在一天三番五次不合格的情况下,工坊内部的矛盾终于爆发。连续熬夜赶工却屡次因细微瑕疵返工后,周明的耐心耗尽了。
“我们就不能买台劈丝机吗?”
他指着自己布满伤口的手,
“这种重复机械劳动,机器明明可以做得更快更好!我们为什么非要抱着老古董不放?”
“不行!”爷爷猛地一拍桌子,气得胡子发抖,
“机器劈出来的丝是死的!没有魂!手感手感,手没了,哪来的感?”
“可我们要吃饭!要交货!要活下去啊!”
周明也提高了嗓门,
“外面的人都在用机器,都在跑,我们就抱着手感饿死吗?”
这是工坊第一次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
众人噤若寒蝉,柳青左右为难。她知道周明的话有现实道理,但也理解爷爷的坚持是工坊的根。
争吵后的第二天下午,爷爷在指导一位学徒处理一批关键柳条时,突然身体一晃,手扶住工作台才勉强站稳,脸色煞白。
“爷爷!”
柳青吓得魂飞魄散,冲过去扶住他。
众人七手八脚地把爷爷送到镇卫生院。医生检查后说是过度劳累加上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必须绝对静养,不能再操心劳神。
爷爷病倒,如同抽走了工坊的顶梁柱。虽然李阿婆暂时接替了技术指导,但人心惶惶,进度几乎停滞。
夜里,柳青守在爷爷病床边,看着老人熟睡中依然紧锁的眉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秦浩的订单看着利润丰厚,严苛的验收标准却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
林薇对于工坊产品的打压的手段本来很一般,不足为惧。
但是却发生在不断产生废品的这个时候。
忙碌一天编出来的东西,验收的时候都不合格,让内部人员精神状态崩溃焦虑。
她后悔一时发泄一时爽,爽完之后四面树敌。现在而最大的精神支柱却倒下了。
柳青走到院子里,冷风吹在脸上,让她清醒了几分。她不能垮。
第二天一早爷爷坚持要出院,说在哪都能静养。
柳青不放心,听从医生的建议让爷爷做完全项检查观察三天再出院。
爷爷看着柳青憔悴执着的脸庞,终于妥协,但是要求柳青回工坊,他能走能动,什么问题没有,不用专门在这照顾。
柳青回到工坊,先通知张磊在所有销售通道发布公告,工坊因特殊原因暂停承接新订单一个月。
接着召开全体会议,肯定周明对效率的追求,但也重申品质是工坊生命线。
现场组织成立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由周明负责研究在保持核心手工的前提下,哪些辅助环节可以工具化。
她将工坊暂时托付给张磊和李阿婆还有王婶,又找了村里一位老叔帮忙照看爷爷。
两小时之后,柳青找出那篇省报记者写的“千年流光”的文章,悄无声息地去了省城非遗保护中心。
她要知道,面对资本和旧怨的双重挤压,这把传承的火,到底能不能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