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浙大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内。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和低徊的钢琴曲,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散坐在角落,对着笔记本电脑和苏宁的方向轻声讨论着什么。
尤其是几个女学生和女服务员都是特别的激动......
陈晓君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搅动着杯中渐凉的拿铁,并没有注意到此时咖啡馆的异常。
她刚刚结束剧团一天的排练,脸上还带着残和疲惫,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显而易见的犹豫与挣扎。
窗外偶尔有自行车铃声响过,衬得室内的安静愈发深邃。
“苏宁,”她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言自语,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上次的提议,我回去想了很久很久。”
她抬起眼,目光有些飘忽,“在剧团的工作确实很稳定,也是我学了七年戏剧专业最对口的出路。团长对我也很照顾,明年就有机会参与年度大戏的编导组......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可是......”
她停顿了一下,像是要积蓄勇气:“可是你上次说的那些话,那些关于未来的蓝图......我这两个星期都没有一天睡好觉。”
坐在对面的苏宁没有催促。
身形挺拔的他只是坐在对面,目光平静的看着这个女孩。
只是阳光掠过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却是特别的迷人,咖啡馆的女客人和服务员都是不由得窃窃私语。
偶尔露出了窃喜和疯狂,说明她们已经认出了苏宁的身份,毕竟如今的苏宁大小也是个演员。
“君君,”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我知道这个决定很难。剧团能给你的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一条看得见终点的康庄大道。但‘光怪陆离’能给你的是一个能让你尽情施展所有才华的舞台。不仅仅是表演,还有你对剧本的洞察
力,对舞台调度的敏感度,甚至是连你自己都还没完全意识到的创作潜能。”
陈晓君的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显得她的心情真的很复杂。
“我们虽然刚起步,但绝不会甘于平庸。”苏宁的声音压得更低,却更加有力,“我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处理日常事务的助理,而是一个能在内容制作、项目把控,甚至未来战略上提出独到见解的合伙人。你懂艺术,懂表演,更
有一股肯钻研的韧劲,这些正是我最看重的品质。”
他停顿片刻,让每一个字都沉入她的心里:“而我,我能看到未来什么样的作品会打动人心,什么样的故事会有市场。但我们缺一个能把这种“看到”,扎实地落地变成现实的人。这就是我为什么坐在这里,为什么如此迫切地
希望你能加入。”
陈晓君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被理解与被渴望的光芒:“你真的认为......我可以吗?我只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艺术生,除了在剧团排练、演出,我甚至没有正儿八经的职场经验………………”
“我相信我的眼光,更相信你的潜力。”苏宁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助理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让你快速熟悉整个行业运作的切入点。我需要的不是一个打杂的下属,而是一个能在我把握大方向时,替我守住内容品质、协调
各方资源,甚至未来独立掌管一个内容部门的合伙人。薪水待遇只是基础,我会给你承诺的期权,让你真正成为公司的一部分,它的未来,与你息息相关。”
“合伙人?”陈晓君被这个词震撼了,声音几乎哽在喉咙里。
她设想过很多可能,却没想到苏宁给予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一份共同的事业。
当然初出茅庐的她自然是没反应过来,苏宁说的这些都是话术,一点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
“没错,合伙人。”苏宁肯定地点头,目光如炬,“这是一场冒险,君君。离开稳定的剧团,加入一个前途未卜的初创公司。可能会面临资金紧张、项目失败,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成果的压力。但我可以向你保证……………”
“这条路或许坎坷,但终点的风景,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我们会一起打造出真正能留下印记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剧团里年复一年的重复演出。”
接着长时间的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陈晓君低头看着杯中已经冷却的咖啡,此时的她是真的心动了。
剧团里熟悉的台词声、舞台的木质气味、化妆间里的笑声,那种看得见尽头的生活轨迹,与苏宁所描绘的充满未知、挑战却也无限可能的未来,在她脑中激烈地交锋。
她想起大学时代在戏剧社通宵排戏的狂热,想起第一次独立编导短剧时的兴奋,想起那些被现实逐渐磨平的艺术理想。
终于,她深吸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鼓起了所有的勇气,猛地抬起头,目光变得坚定而清澈。
“好!”她斩钉截铁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颤音,却又异常清晰,“剧团的工作,我回去就辞职。苏宁,我相信你看到的未来。这份冒险,我跟你一起!”
她伸出手,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却又充满期待的笑容,眼角微微湿润:“以后,就请多指教了,苏总.......以及,合伙人。”
苏宁也笑了,那笑容如同阳光穿透云层,明亮而温暖。
他伸手与她紧紧一握,掌心干燥而坚定:“欢迎加入,君君。让我们一起把‘光怪陆离’做成最好的内容公司。”
阳光正好,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也照亮了桌前那份象征着全新开始的,空白的劳动合同。
在乙方签名处,还留着一片空白,等待着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决定,一段即将开始的不平凡旅程。
陈晓君知道,她的人生轨迹,从这一刻起,已经彻底改变了方向。
陈晓君正沉浸在方才郑重承诺的余韵中,手掌还残留着与苏宁相握时的微热。
她不经意地再次抬头,目光掠过桌面男子的脸庞,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午后的阳光正斜斜地打在苏宁的侧脸上,将他原本就清晰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深邃。
他微微低头看着合同条款,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阴影,嘴角自然上扬的弧度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与自信。
灰色针织衫的袖口随意挽至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
这一刻的他,褪去了方才谈判时的锐利,却散发出一种更加致命的吸引力,一种介于青涩与成熟之间的独特魅力。
陈晓君感到自己的耳根微微发热,急忙端起咖啡杯掩饰失态。
就在这时,咖啡馆角落里的窃窃私语声逐渐变大。
几个女学生已经朝他们的方向张望了许久,此刻终于按捺不住,推推搡搡地走了过来。
“请问......你是《正阳门下》里的涛子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怯生生地问,脸上泛起红晕,“能,能给我们签个名吗?”
这一问如同打开了闸门,转眼间又有三四个女孩围了上来,甚至连柜台后的女服务员也忍不住掏出小本子,加入索要签名的行列。
“真的好喜欢您演的涛子!虽然是个配角,但特别出彩!”
“您比电视上还要帅呢...”
“能合影吗?就一张!”
人群突然的簇拥让狭小的咖啡座顿时拥挤起来。
苏宁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下意识地看了陈晓君一眼,那眼神中带着些许歉意和意想不到的窘迫。
“谢谢大家的喜爱,”他温和地对粉丝们说,接过递来的笔和本子,“但我只是个刚出道的演员,演了个小配角而已,没想到会被认出来。”
他的谦逊反而让粉丝们更加热情。
苏宁一边熟练地签名,一边得体地回应着大家的问题,既不冷漠也不过分热络,举止间流露出良好的教养。
陈晓君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这个刚刚还与她谈论宏大蓝图的男人,此刻正被一群激动的少女包围。
这种奇妙的反差让她不禁莞尔......
几分钟前,他是眼光独到的创业者和未来的合伙人;而现在,他成了众人追捧的明星。
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同一个人身上和谐共存。
当最后一位心满意足的粉丝离开后,苏宁松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被稍微拉皱的衣袖,转向陈晓君时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抱歉,没想到会这样。”他摇了摇头,自嘲道:“只是演了一个配角而已,《正阳门下》也才播出不到三四个月......”
“这说明你演得好啊,”陈晓君笑着说,心中那份刚刚萌芽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涛子这个角色确实很出彩,我剧团里的同事前几天还在讨论呢。听说《正阳门下》在京城台上星之后就是大爆了。”
苏宁轻轻搅动已经微凉的咖啡,语气真诚:“演员身份只是暂时的跳板。我更希望有一天,人们提起苏宁,首先想到的是‘光怪陆离”的创始人,是出品过优秀作品的内容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演员。”
他的话让陈晓君心头一动。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并坚持长远目标的人并不多见。
已经签好字的一式两份合同放在两人之间,白纸黑字地见证着一个共同的未来。
陈晓君看着对面那个刚刚被粉丝认出的男人,忽然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
不仅是职业上的转变,或许还有某种悄然萌芽的情感,正在这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悄然生长。
苏宁将咖啡馆的小插曲当作一段无足轻重的花絮,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他签下陈晓君后的几天,全身心都扑在了“大宁资本”的事情上,而陈晓君也慢慢成为了苏宁在“光怪陆离”的特派员。
毕竟如今的“光怪陆离”在苏宁眼里只是个小公司,远远比不上自己投资的那些互联网公司。
能够特意安排助理陈晓君一直关注着“光怪陆离”,已经是苏宁善始善终的良好品格。
但是苏宁并不知道,在那个寻常的杭州午后,咖啡馆里热情粉丝随手拍下的几张照片,正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速度在互联网上悄然蔓延。
2013年的中文互联网,微博正处鼎盛时期,微信朋友圈逐渐兴起,人们对于“草根崛起”和“意外走红”的故事有着天然的热情。
没有预兆,无需推手,一场纯粹由网民自发推动的热潮,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起初,只是在微博和各大论坛的影视版块,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帖子:“《正阳门下》那个演涛子的演员是谁?演技好自然啊!”
“求助万能涯友,这个帅哥叫什么?今天在咖啡馆遇到了,真人巨帅!”(附上一张略显模糊的侧脸照)
“盘点那些戏红人不红的宝藏演员??《正阳门下》涛子必须拥有姓名!”
那张咖啡馆的偷拍照仿佛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远超想象。
照片里的苏宁,低头专注地看着桌上的文件,午后的阳光温柔地笼罩着他,侧脸线条清晰,气质沉静而专注,与剧中那个带着点痞气的涛子形成了微妙的反差萌。
这种“剧中角色”与“现实偶遇”产生的化学反应极其强烈。
话题#《正阳门下》最帅配角#、#咖啡馆偶遇演技派小生#如同滚雪球般热度?升,悄然爬上了微博热搜榜的末尾。
然后,就像点燃了引线,热度轰然炸开。
更多的剧照,片段被翻出,他仅有的几句台词,几个眼神都被做成了动图广泛传播。
网友们开始“考古”,翻出他学生时代可能仅存的一两张模糊合影,或是即将播出的《父母爱情》剧照。
媒体敏锐地嗅到了流量的气息,开始用“现象级走红”、“一夜爆红的演技派”、“娱乐圈遗珠”这样的标题进行报道。
没有资本运作,没有通稿轰炸,苏宁的走红纯粹得近乎“玄学”,完全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大众对“宝藏被发现”叙事的热爱。
当合伙人将手机屏幕递到苏宁面前,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关于他的热搜和新闻时,苏宁正在自己的豪宅里享受着难得平静。
他愣了好几秒,才接过手机,难以置信地滑动着屏幕。
#苏宁演技##涛子意难平##寻找演员苏宁#
热搜榜前十,与他相关的话题竟然占据了三条。
微博粉丝数从寥寥几千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增长,每刷新一次,数字就跳动一大截。
各种采访、综艺、剧本邀约的邮件和电话开始疯狂涌入他尚未正式公开的工作邮箱和手机。
“这……………”苏宁看着屏幕上自己那张被无数转载的咖啡馆照片,一时语塞。
他想起那天陈晓君笑着说“这说明你演得好啊”,当时他只当是客套,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站在自己的豪宅俯瞰整个西湖的美景,手机在掌中不断震动,提示着源源不断的新消息。
一场纯粹意外的大火,一个毫无准备的演员,一家刚刚起步的商业巨鳄。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因为互联网奇妙的力量,开始了谁也无法预料的加速转动。
苏宁知道,他的人生和“光怪陆离”“大宁资本”的未来,都将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红,走向一个截然不同又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