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304章 回京有话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话说靖王与玉公主离开河州回京,路过狄道,承李心莲相请,下榻郡守府。
    靖王得知李存心听从他的建议,大刀阔斧整肃境内秩序,收监了不少地痞流氓,问罪了不少土豪恶霸,弹劾了不少赃官污吏,为勉励李存心将事情做好,效仿在河州时的做法,城里走街串巷,城外串镇走乡,聆听百姓心声。
    所见所闻跟河州的情况相差无几,受益者好话不断,受害者坏话连篇。因是亲身耳闻目睹,又有玉公主一道见证,自觉朝廷无需再派钦差下来核查,放心大胆起程回京。
    玉公主路上问靖王,回京后,倘若父王问起西行见闻,她当如何作答?靖王说,实话实说。玉公主又问,那要是他人问起,又当如何?靖王笑着说,十妹聪慧绝顶,情商高筑,自会只拣当说的说,不当说的必定只字不提。玉公主笑道:“不知按七哥说的说来,可有奖励?”
    靖王回道:“只要是七哥府上有的,只要十妹瞧着喜欢,随意挑选。”玉公主道:“本宫才不稀罕什么物件,让七嫂作伴满城闲逛,玩个尽兴就成。”靖王就怕玉公主喜欢上自己那些得来不易的物件,没成想妹妹是这般想法,欢喜之余,欣然答应。
    两人达成人情交易,自此各自心安,趣闻满怀,顽笑一路,不日回到京城,一起入宫拜见皇帝。
    皇帝见两人喜气洋洋,忍不住跟着精神焕发来,问靖王,姜山可是他人口中弹劾的那般,上愧对朝廷,下愧对百姓?
    靖王对姜山在河州的所作所为很是认同,就怕自己见识有限,发表个人看法难免以偏概全,便将在河州的所见所闻如实讲来,让皇帝圣裁。
    皇帝听后圣心甚慰,微笑道:“他姜山一介武夫,小小年纪为官处事,就知道忠君、爱国、敬民三元合一,甚是难得。”
    有了皇帝这句话,靖王瞬觉河州之行圆满收工,静立一旁等候皇帝出言嘉奖,好借事说事,为李存心整肃狄道秩序邀功讨赏。哪知玉公主随便一句话,便将话题转移了开去,算是白付心情了。
    玉公主说:“父王,儿臣这就不理解了。”
    皇帝道:“有什么不理解的?”
    玉公主说:“姜山文能为官,武能为将,难得文武全才,为何满朝文武大臣都容不下他,巴不得他被贬为庶民成为一坨烂泥呢?”
    这随性的一问,倒把皇帝问住了。不回答不好,回答好,又有难度。只见皇帝轻轻哼笑一声,干笑片刻静默不语,该是想女儿将话收回去好些。
    靖王见父王只需要知道姜山有罪无罪,别的不想谈及,便也知情识趣来,行礼道:“父王若无其他吩咐,儿臣想拜见母妃去,先行告退。”
    皇帝既已知晓姜山在河州是怎么回事,靖王出使河州的任务便已达成,除了给他表功,好像已没什么好谈的。心想靖王仅缺一个亲王的头衔,按功劳论,襄王、誉王比他的功劳还大,要封赏就得一起封赏,觉得有些不合适,便依靖王所请,让董公公礼送他出养心殿。
    玉公主见父王笑看自己,似有想问些什么之意,便主动说来:“父王可是有什么想问儿臣的?”
    皇帝微笑道:“玉儿若有什么想说的,尽可悉数说来,父王就当奇闻轶事听着,有趣的乐上一乐,无趣的忧上一忧。”
    玉公主想了想,在心头左右权衡过后,告诉皇帝,在西行路上遭遇了劫匪,狄道郡守李存心遵照靖王之意整肃当地秩序,说事言辞诚恳,毫无半句假话。
    身为皇帝,要的便是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臣子,给予李存心口头嘉奖两句后,问起那劫匪一事,可知是谁人所为。听玉公主说:“姜山下令将那些贼子全杀了,死无对证而无从查起,不知是受何人指使”,脸色温和,回了一句“杀了就杀了吧”。
    玉公主西行途中遇险,快一个月了还心有余悸,见皇帝漠视此事,不免心生后怕,说:“那些贼子明知靖王是皇帝的爱子,还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官道上明目张胆行刺,实在是目无王法,心无君王威严,可恨至极。如有幕后主使之人,若不彻查严办,日后定会更加肆无忌惮祸国殃民。”
    皇帝见玉公主揪住此事不放,似有不喜,真搞不懂她是为了国家的安危,还是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有意相帮他人打压政敌。心想姜山既然知道不留活口,大有可能知晓那些贼子是谁人派去的,若真如女儿说的这般彻查严办,搞不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一时想不好是彻查好,还是视若无睹好,问玉公主可听到了什么。
    玉公主说:“父王问起,儿臣自当知无不言。那些贼子好像出自秦州。”
    出自秦州,岂不是跟老三宁王脱不了干系?皇帝听后虽惊,但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玉儿为什么要这么说,难道她也参与了皇储之争?很快又否定了来,只因他的玉儿从不过问政事,在他面前从未错放过一言,今儿揪住此事不放,该是出于别的原因。便问是不是姜山说的。
    玉公主说不是,是路上闲聊时,无意间谈及遇刺之事时,听靖王无意中提到秦州,心想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该是他从姜山哪里知道到了什么。
    皇帝说,即是无意中提及,好如捕风捉影,哪能用作怀疑他人证据。忘了好。
    玉公主道:“父王叫儿臣忘了好,儿臣定会将它忘的一干二净来,等下出了这养心殿,绝不会向他人谈及半句。只是袭击皇子,好如无视天子,形如造反。若不能引以为意,就怕怀恶之人觉得天子威严可以肆意践踏,日后行事更加嚣张猖狂,于国家不利。”
    皇帝不觉得玉公主说的有错,为女儿小小年纪能有这般认识而感到高兴。但又不觉得玉公主揪住此事不愿放松是好事,说时辰也不早了,快些去向皇后请安,早些回去歇着吧。
    玉公主也想早些去给母妃请安,但有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说来:“父王,儿臣有一言想说的紧。”皇帝笑道:“即是想说的紧,自当速速说来。”玉公主说:“父王,儿臣觉得姜山这种人才,好如大夏国的气运一般,善加珍惜才好。”
    皇帝不觉得怠慢了姜山,对女儿此言甚不叫好。但想到自己就见过姜山一面,还是君臣相会,只知姜山瑰姿风趣,双眼亲和有力,为人是好是坏是忠是奸实难分辨。曾有誉王说他好,襄王说他好,白谷说他好,现在连玉儿都说他好,这人见人爱的,想必人品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心念于此,不也将玉公主的话听进了心里,笑问道:“玉儿何以生出这般想法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玉公主身为公主,且嫉恶如仇,自是心无顾忌,将安龙军在端王府如何放肆如何气人之事说给皇帝听。见皇帝面无表情,便说安龙军之所以敢在端王府那般肆意妄为,不过是依仗他老子安思明镇守边疆有功,掌管着大夏国十万劲旅,担负着大夏国安危的重任,父王见了他爹也得让他三分,才敢有恃无恐。
    皇帝道:“竟有这等事!怎么不见你四哥说起?”心想当年为了不将命运压在他人身上,赶走刘云飞,重用安思明,没想到竟然也尾大不掉了。难道真要如孩子说的这般,扶持好姜山这毛头小子,用以日后辨明安思明是忠是奸?
    玉公主回道:“自古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四哥碍于安思明的情面,除了拿那几个胆小如鼠毫无担当的府兵泄愤,还能怎么样。”
    皇帝道:“此事父王已知晓,出了这扇门无需再谈及。去给你母妃问安吧。”
    玉公主告别皇帝,去得皇后寝宫,见母妃尽是责备之言,低头认错来。
    皇后娘娘见女儿出了趟远门,不仅毫发无损,性子还稳重多了,为之高兴之余,问她远行西北千里,一路上可有什么新闻趣事?
    玉公主笑着说:“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时难。一路与冰雪为敌,与寒风为伍,住进客栈,半夜还担心房子会不会被狂风吹了去,甚是揪心的很,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招惹新闻趣事。”
    皇后道:“谁请你去了!”
    玉公主道:“不过经此一行,总算知道了在地方为官,比在朝为官要轻松许多。为官处事可全凭个人的操守与喜好来,有心为民便可为民,有心为国便可为国,反之亦然。”
    皇后本想女儿谈及路上遇袭之事,好从中获得些信息,用来对付宁王。可怎么提醒都无用,女儿压根就是不提,甚是可惜之余,笑问道:“那河州郡守姜山,可真如他人弹劾的那般胡作非为来?”
    玉公主道:“恃才傲物不假,所做之事却于国有益,于民有利。只是过于年轻,为官处事全凭一腔热血,免不了过于激进,引来受害者憎恨。朝堂上的那些弹劾之言,该是受害者出于报复,当不得真。”
    问来问去毫无收获,皇后懒得多听这些无关紧要的言语,见女儿脸露倦意,该是一路舟车劳顿所致,便让她回去好好歇着。
    玉公主本就累的够呛,哪里还有多余精力跟母妃打哑谜,行礼告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大国军垦 [娱乐圈]恋爱心愿 这个Bug太棒了! 从栽下菩提树开始成神 全球统考 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 三国:我不是刘辩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 第一天骄 神魂丹帝 扶摇九霄传 八零胡同小饭馆 哥们竟是曹操型上单? 遮天之大道韶华 皇修 人生副本游戏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