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消息传到国外同样也炸开了锅,特别是物理学界。
「什麽!东大竟然已经建成了大型强子对撞机,我们也只是刚有这个设想而已。」
「怎麽可能,我们不是做过论证麽,以当前的科技根本无法建成大型强子对撞机,至少要到这个世纪末才有可能。」
「东大这些年科技发展太迅猛了,就像是得到了上帝的保佑!」
「太好了。有了大型强子对撞机,我们粒子物理的发展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
「走,走,走。我要申请去良湘对撞机基地。」
……
对于研究粒子物理的物理学家来说,大型强子对撞机无疑就是个绝世大美女,谁也无法拒绝它的诱惑。
因为研究粒子物理,非常依赖实验数据的支持。
于是,欧美各国数以百计的物理学界纷纷向东大申请,希望能够进入良湘对撞机基地工作,甚至他们还动员影响力,请求各国政府与东大交涉。
各国虽然震惊于东大的大手笔,但面对诸多物理学界的请求,他们也乐意与东大进行交涉,因为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很难产生经济效益。
关键是,这种基础理论研究还无法保密。
既然东大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建成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也乐得将这些物理学家送过去,如此也能共享研究成果。
否则要是自己建,投入至少是百亿美金。
之后每年的运用和维护费,那都是非常庞大的一笔支出。
面对各国和诸多科学家的请求,李老第一时间联系了杨学斌,询问杨学斌的意见。
杨学斌欣喜道:「答应,干嘛不答应,而且多多益善。基础理论的研究本来就不分国界,也没法分国界,人才越多,我们进步越快。
当然,我们也不能无条件的答应。
比如说愿意加入东大国籍,亦或者是愿意留在东大发展的个人,我们肯定举手欢迎,可以开出优渥的条件。
如果是各国派遣的,则需要承担良湘对撞机的运营费用。」
想要共享数据,不付出代价肯定不行。
经过几轮谈判后,最终东大与各国达成了协议,随后数以千计的物理学界和工程师纷纷从全球各地涌来,其中就包括杨老和李老。
这可是两位大神!
除了他们,还有保罗·狄拉克丶卡尔·大卫·安德森丶谢尔登·格拉肖丶彼得·希格斯等等,几乎将全球大佬一网打尽了。
有他们的加入,不仅能够快速完成标准模型的验证,还能推陈出新,将对物质深层结构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被杨学斌命名为金乌工程的可控核聚变项目,仅仅三天的时间就批了下来。
这天晚上。
杨学斌将杨冬哄睡,轻轻地关上房门。
继承了他和叶文洁的聪慧,杨冬极为聪明,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极高的天赋,今年不过是五岁,都已经自学到了高中课程。
对常人来说很难的函数,她几乎看一眼就能说出答案。
复杂的运动轨迹,也简单得能够心算出来。
杨学斌感觉,即便拥有天道酬勤的天赋,将来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杨冬都有可能会超越自己,这让他对杨冬更加喜爱。
哪怕再忙每天都会坚持教导,为她解答疑惑。
来到房间,就看到叶文洁穿着睡衣靠在床头,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
她抬头道:「小冬睡了?」
「嗯!」
杨学斌点头,也上了床。
叶文洁说道:「有件事情,我想跟你商量下。」
杨学斌疑惑道:「什麽事情。」
叶文洁说道:「青华大学邀请我回校任教,如今大学大规模扩招,即便是网络教学,老师也严重不足。
我也只擅长天文物理方面,跟在你身边也没什麽作用。
而且小冬也慢慢长大了,我们忙起来一年都没有几天假期,平常也只能跟小冬视频。
我希望能够给她一个相对完整的童年。」
杨学斌看着叶文洁,沉吟许久才点头道:「嗯,这样也好。」
叶文洁并不知道三体文明的事情,就算放她离开身边,去青华大学任教也没什麽,甚至遇到了伊文斯都无所谓。
他已经从源头掐断了叶文洁告诉伊文斯的可能性。
叶文洁嫣然一笑:「谢谢。」
杨学斌将她搂进怀里,温柔说道:「应该是我谢谢你,照顾了我这麽多年。大风早已经过去,你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不应该被我束缚。」
「学斌。」
叶文洁轻声呢喃,放在被子下的手动了起来。
…………
三体星。
首都中心广场,人山人海。
「远征!」
随着元首一声令下,黑暗的天空忽然变得明亮了起来。
所有人抬头望天,就看到夜幕中似乎多了一千颗星体,它们排成正方形星阵,随着亮度的急剧增加,很快就变成了一千颗小太阳。
三体世界迎来了辉煌的白昼。
那不是星体,更不是恒星,而是一艘艘战舰。
轰!
广场上爆发出剧烈的欢呼声,表现为无数光线在他们脑袋上纵横交错。
无数人挥舞着双臂,宛若手臂的海洋。
三体舰队开始加速,庄严地移过苍穹,掠过刚刚升起的巨月顶端,逐渐远去。
他们此生看不到结局。
但四五百年后,他们的子孙将得到来自新世界的消息。
那将是三体文明的新生。
随着第一舰队远征,三体文明无数的资源开始向智子工程汇聚,他们要在太空上建造一个超级粒子加速器,用以制造智子。
………
时间悠悠,转眼间就是三年。
良湘对撞机基地几乎每个月都有好消息传出,杨学斌所创建的标准模型被一一验证,他的学术地位也极速攀升,已经能够与爱因斯坦并列了。
东大科技迅猛发展,追赶M丶S。
金乌工程也捷报频传,不仅完成了点火系统,可以实现一亿度的高温,还完成了可控核聚变内壁材料的研制,能够承受中子流的疯狂冲击。
就连超导体的温度,也提高到了零下二十多度,离常温超导已经不远了。
按杨学斌的预期,再有两到三年,超温超导绝对可以完成,因此他便开始着手安排商用堆的选址,边建设边研究。
而就在这年国庆,红岸基地发生了一件深刻影响未来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