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232章 这声音忒有力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行车一路向北骑行,轻快地驶离喧嚣的市区,逐渐融入城郊的宁静。
    陈拾安果然车技了得,即便是载着人,骑行也稳当非常。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婉音总感觉屁股下硬邦邦的坐垫渐渐变得绵软了,像是有...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晨光透过车窗洒在林小凡的手背上,药瓶随着颠簸轻轻碰撞着膝盖。他没有闭眼休息,而是盯着手册上父亲的照片,仿佛那双温和的眼睛正从泛黄的纸页里望着他。周岩坐在前排,回头递来一杯温水:“林老师,您吃药吧,还有两个小时才到村小。”
    林小凡接过水杯,拧开药瓶,倒出一粒深褐色的药片。它在他掌心像一颗凝固的夜,沉重而沉默。他吞下,喉结微动,随即把瓶子塞回西装内袋??那里还贴着一张便签,是师父临终前写的字:“心病非药可医,唯愿代受。”
    “您每次服药都这么安静。”周岩低声说,“好像在举行仪式。”
    “因为这就是仪式。”林小凡轻声回应,“每一粒药,都是提醒我还能坚持多久。我不是超人,我只是……还没倒下。”
    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学员们大多靠窗打盹,有人抱着笔记本蜷缩在座位上。昨夜的情绪仍在空气中浮动,那些哭诉、沉默、颤抖的声音,像雨后泥土里的根须,在心底悄然蔓延。林小凡知道,这群年轻人已经开始真正理解“守夜人”的重量。
    九点整,车子停在一座低矮的铁门前。门楣上锈迹斑斑地挂着“礼县第三小学”的牌子,围墙由红砖与水泥拼凑而成,几处裂缝中钻出野草。操场是一片坑洼的泥地,几个孩子正在跳绳,笑声清脆得像是风铃。
    “这里只有六个年级,共八十二个学生。”随行的本地教师介绍道,“百分之七十三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由祖辈照看。有些老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林小凡点点头,提着工具箱走下车。阳光刺眼,他眯起眼睛环视校园。教学楼外墙剥落,教室窗户缺了几块玻璃,用塑料布勉强封住。可就在最破旧的一扇墙上,却贴满了手绘的画:蓝天、太阳、笑脸、写着“我想爸爸妈妈回来”的歪斜字体。
    他的胸口猛地一紧。
    “林老师!”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冲过来抱住他的腿,“你是电视里那个‘听电话的神仙叔叔’吗?”
    他蹲下身,笑着摸她的头:“我不是神仙,我叫林小凡。”
    “我叫朵朵!”她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我打了三次热线,接我的姐姐说,你可以让难过变成小乌龟,慢慢爬走。”
    林小凡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她说得对。难过不怕,怕的是把它关在心里,让它越长越大。”
    朵朵用力点头:“我现在每天画一只小乌龟,背上有我的烦恼。昨天那只背着‘奶奶骂我吃饭慢’,今天我要画‘我想爸爸给我过生日’。”
    他鼻子一酸,轻轻抱了抱她:“那你愿意当我们的小助手吗?帮老师一起教大家怎么和烦恼做朋友?”
    “真的可以吗?”朵朵惊喜地跳起来,“我可以站在讲台上说话?”
    “当然。”他说,“因为你懂得比很多大人都多。”
    教室很快被布置成临时团体辅导室。桌椅摆成圆圈,墙上贴上彩色海报纸,写着“这里不说对错,只说感受”。孩子们陆续进来,最小的不过六岁,最大的十一岁,一个个怯生生地坐下,有的低头抠手指,有的紧紧攥着书包带。
    林小凡盘腿坐在地上,和他们齐平。“今天我们不讲课,也不考试。”他温和地说,“我们玩个游戏,叫‘情绪气象站’。每个人来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是什么天气。”
    没人说话。
    他也不催,自己先举手:“我是林老师,我今天的心情是多云转晴。早上有点累,但现在看到你们,就像太阳出来了。”
    一个男孩小声嘀咕:“我是雷阵雨。”
    “为什么呢?”林小凡问。
    “我爸说再考不好就不要我了。”男孩低下头,“他说我在家白吃饭。”
    教室里一片寂静。
    林小凡缓缓挪到他身边:“你说‘雷阵雨’,是因为心里打雷了吗?害怕、委屈、想哭?”
    男孩咬着嘴唇点头。
    “那你希望是什么天气?”他轻声问。
    “我想……是晴天。”声音几乎听不见,“我想我爸抱我一下。”
    林小凡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满是温润的光。“你知道吗?你刚才说的话特别勇敢。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说‘我想被爱’。但你说了,这就已经是晴天的第一缕阳光。”
    孩子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开口。
    “我是台风!”一个小胖子嚷道,“因为我妈说我胖得像猪,我不想回家!”
    “我是沙尘暴。”瘦弱的女孩喃喃,“爷爷总说我是赔钱货,不如弟弟。”
    “我是雪崩。”最角落的男孩终于开口,声音极轻,“我梦见爸妈在工地掉下去了,我一直推他们,可推不动……醒来我就哭了。”
    林小凡听着,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紧。这些话语背后,是一座座无人知晓的孤岛,一场场持续多年的内心地震。
    他起身拿出一盒彩笔和几张白纸:“现在,请你们把刚才说的‘天气’画出来。不用好看,只要真实。”
    孩子们埋头作画。二十分钟后,一幅幅稚嫩却震撼的作品被贴上墙。有乌云压顶的房子,有被锁在笼子里的孩子,有一双手伸向远方却够不到任何人……
    林小凡指着其中一幅问:“这幅是谁画的?”
    朵朵举起手:“是我。这是我和爸爸,中间隔着一座大山。”
    “你能告诉我山那边是什么吗?”他蹲在她面前。
    “是工厂。”她声音平静,“爸爸在那里搬箱子,一天搬一千个。他说等搬完一万,就能回来陪我。”
    林小凡喉头滚动,许久才说:“那你愿意给这座山起个名字吗?”
    她想了想:“叫‘思念’。”
    那一刻,所有成年人都红了眼眶。
    “我们来做件事。”林小凡站起身,转向全体学员,“请每位志愿者牵一个孩子的手,带他们去操场,用身体搭出他们画里的场景??真实的、活生生的‘情绪地图’。”
    指令下达后,整个校园动了起来。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在地上排列组合,有人躺成乌云,有人弯腰做山峦,有人手拉手围成牢笼。朵朵站在“山”顶,朝着“远方”的爸爸挥手,嘴里喊着:“爸爸!我在这里等你!”
    林小凡站在高处拍摄,镜头扫过每一张脸。这不是表演,而是一次集体疗愈的仪式。当抽象的痛苦被具象呈现,当孤独的感受被他人共同承担,某种看不见的枷锁正在松动。
    中午时分,活动结束。孩子们围坐一圈分享感受。
    “我觉得……说出来就没那么怕了。”小胖子说。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难过。”女孩低头搓着手。
    朵朵忽然站起来:“林老师,我能给您写一封信吗?以后我难过的时候,能寄给你吗?”
    “当然可以。”他从包里取出特制信封,印着“守夜人信箱”字样,“你写,我就读。”
    午后阳光暖融,林小凡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忽听窗外传来争吵声。探头一看,一名中年妇女正揪着朵朵的耳朵往校门口拖,嘴里骂着:“整天画画写信,作业都没写完!哪来这么多心思!”
    “奶奶!”朵朵挣扎着,“那是心理课!不是浪费时间!”
    “心理?你有病才要心理!”老太太怒吼,“老子当年饿着肚子都能活,你吃穿不愁哭什么穷!”
    林小凡快步走出,拦在两人之间:“阿姨,我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朵朵参加的是正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老太太冷笑,“我家没那么多讲究!她爸打电话说让她背《弟子规》,你让她画画?你是不是想把她教坏?”
    “我不是要改变您的教育方式。”林小凡语气平和,“但我请您看看这个。”他打开手机,播放一段视频??朵朵讲述梦境:她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鸟,飞过千山万水找到爸爸,可爸爸却不认识她了,说“你不是我女儿”。
    画面结束,老太太愣住了。
    “这是她昨晚写的日记。”林小凡递上本子,“她说,她怕爸爸忘了她的样子。”
    老太太的手微微发抖,翻了几页,突然抹了把脸:“我……我不知道她心里这么多事……我以为只要给她吃饱穿暖就行……”
    “您做得很好。”林小凡轻声说,“但她也需要情感的回应。就像植物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
    老太太沉默良久,终于松开朵朵的手:“……以后你去上课吧。奶奶……不拦你了。”
    下午四点,团队启程返回县城。车上,周岩翻看着今日记录的照片,忽然抬头:“林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我们做的不只是心理咨询,更像是在重建一种‘情感语言’?很多家庭根本不会表达爱,也不会处理痛苦,代际创伤就这样传了下来。”
    “你说得对。”林小凡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中国农村有两亿留守儿童,但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从未被正式命名。我们不是治病,是在播种一种新的可能性??让人知道,脆弱不是羞耻,倾诉不是软弱。”
    手机震动,是赵小芸的新消息:“林叔叔,我妈今天主动问我‘今天开心吗’!虽然问完就awkward地笑了,但她试了!我觉得她进步比我大!”
    他笑着回复:“你们都在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晚上八点,招待所会议室灯火通明。第二批实习生名单摆在桌上,共三十七人,来自省内各高校心理学专业。林小凡逐个审阅简历,重点关注是否有基层服务经历或个人创伤史??他深知,最好的倾听者,往往是曾经被倾听过的人。
    “这个人。”他指着一份材料,“张莉,母亲抑郁症自杀未遂,高中休学两年,复读后考上师范。她写‘我希望成为别人黑暗中的五分钟’。”
    周岩点头:“我已经跟她谈过,情绪稳定,共情力强。”
    “录用。”林小凡圈出名字,“我们要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懂痛的人。”
    十点,他回到房间,打开电脑,开始回信。第一位是曾割腕的高中生小陈:
    “你说你觉得活着像重复按删除键的人生,每一次重新开始都像是欺骗自己。我想告诉你,我也曾在深夜握着美工刀,想着划开手腕会不会让心也停下来。但我最终放下了,不是因为变坚强了,而是因为接到一个电话??有个陌生人对我说:‘你存在本身,就已经值得被爱。’
    所以今天,我对你说同样的话。你不必证明自己有用、优秀、懂事才能被接纳。你只需要存在,就够了。
    明天我会寄给你一本空白笔记本,封面写着:‘你的呼吸,已是奇迹。’
    如果你愿意,请在里面写下每一天哪怕一件‘我还想看看的事’。比如:明天的云是什么形状,食堂的菜有没有放辣椒,同学有没有对你笑一次。
    这些微光,终将汇成黎明。
    ??林小凡”
    第二封信写给辍学少女阿珍,她因校园霸凌试图跳楼:“你说你恨所有人,包括救你的医生。我懂。恨是一种保护壳,防止更深的失望。但请你试试看,在恨的同时,也允许自己保留一点点期待??比如期待某天有人递你一杯热奶茶,不说教,只是陪你坐着。那样的人会来的,就像当年那个值班护士,默默坐在我旁边吃泡面,说‘哭完了咱们再聊’。
    世界或许亏欠你,但你不欠这个世界活下去的理由。
    你有权愤怒,也有权痊愈。
    ??林凡”
    写完三封信,已是凌晨一点。他合上电脑,取出父亲的手册,在最新一页写道:
    “今日抵达礼县三小,完成首次留守儿童团体干预。八十二名孩子中,六十三人主动表达负面情绪,十九人提及家庭暴力或遗弃恐惧,三人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已转介本地社工跟踪。
    成果:建立首个村级‘情绪树洞角’,培训五名乡村教师掌握基础倾听技术。
    反思:物质扶贫易,情感脱贫难。许多老人仍将心理疏导视为‘洗脑’或‘煽动不满’,需以更本土化语言重构叙事??如将‘情绪管理’称为‘养心术’,将‘心理咨询’说成‘说心事’。
    个人状态:早搏三次,持续时间不超过十秒,未影响行动。药物代谢似有减缓迹象,明日需复查心电图。
    谨记:我们不是拯救者,而是见证者。每一个说出‘我很难受’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的伤痕点亮后来者的路。父亲,若您在天有灵,请看??您当年未能送达的药箱,如今已化作千万个倾听的耳朵,行走在您曾走过的夜里。”
    他放下笔,望向窗外。月光如霜,洒在槐树梢头。远处传来火车鸣笛,悠长而坚定,如同某种古老的召唤。
    他知道,明天清晨五点,他又会醒来。药瓶依旧冰冷,心跳依旧不安,但那份使命感却如星辰般恒久燃烧。
    他曾是那个躲在被窝里听收音机、幻想逃离小镇的少年;也曾是跪在父亲坟前发誓“再也不做医生”的叛逆者;更是那个在急诊室崩溃大哭、质问苍天为何无力拯救每一个来电者的绝望青年。
    可如今,他明白了??修行不在斩断尘缘,而在深入人间苦海;救赎不在超脱生死,而在握住一只颤抖的手,说一句:“我在。”
    手机屏幕再次亮起,一条新消息来自省厅联络员:“教育部拟将‘守夜人计划’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必修课程试点,首批十个县市,礼县在列。文件下周下发,请做好推广准备。”
    他静静看着那行字,良久,回了一个字:“好。”
    然后他闭上眼,听见体内心跳与远方虫鸣共振,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鼓声,庄严而温柔。
    这一夜,无数盏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亮起。某个城市公寓里,女孩翻开他寄去的日记本,写下第一行:“今天,我看见楼下桂花开了。”
    某间乡镇卫生院,年轻医生模仿他的方法,蹲下身子对哭泣的患儿说:“你疼得厉害,是吗?叔叔在这儿陪你。”
    千里之外的大学课堂,心理学教授播放着他授课的视频,对学生说:“真正的心理干预,始于放下拯救欲,进入共情场。”
    而他只是普通人,穿着皱衬衫,口袋里装着药瓶,眼神疲惫却清澈。
    但他走过的地方,有人学会了流泪,有人开始说话,有人终于相信??黑夜再长,也挡不住一盏不肯熄灭的灯。
    清晨五点零七分,闹钟响起。
    他睁开眼,阳光尚未照进房间。
    但他已坐起,煮粥,服药,整理教案。
    镜子里的男人轻声对自己说:
    “今天,还会有人打来电话。”
    “你要准备好。”
    “说那三个字。”
    他穿上外套,推门而出。
    晨风拂面,露水沾湿鞋尖。
    新的一天,开始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一觉醒来,全宗女修都想刀我 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 凤隐锦杀 青梅退婚,我转身搞科研娶女军官 桑海鼎心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全球诡异婚配,我的老婆是诡帝 幻想入侵现实 神经纪元:2049行业帝国 因为太怕翻车就全点魅力值了 婉风沉 乱世兵户发媳妇,开局领娶三罪女 身患绝症,老婆说我只是替身 综艺:我人气不行,但我气人很行 年代:母亲返城当天,我选择上山 暴烈掠夺 修仙回来后,我靠算命攒下农场 理科状元考科举?强到朕傻眼 女承母业,我在豪门当保姆